“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是欠發達地區,所以實現經濟繁榮應該是最根本的問題。那么工業、制造業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作用?就要依托項目驅動,深化產業務實合作。
工業、制造業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要務實開展產業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已經近四年了,目前已取得明顯成效。去年我國進出口總額24.3萬億元,其中“一帶一路”進出口總額為6.3萬億元,占25.9%,占比約四分之一;投資170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4%,其中對“一帶一路”投資145億美元,占8.5%,這個比例不大,但是在發展中。特別是對外承包完成營業額1594億美元,增長3.5%,其中“一帶一路”760億美元,占了47.7%,幾乎占了一半。“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是欠發達地區,所以實現經濟繁榮應該是最根本的問題。那么工業、制造業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作用?就要依托項目驅動,深化產業務實合作。具體說來,要抓好五方面的合作:
第一,開展交通運輸、電信、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我國陸上與沿線15個國家已經開通了上百條公路運輸路徑,建成了11條跨境鐵路,51列中歐鐵路運輸班列,海上與56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海域協議,參與了13個國家20多個港口的建設和運營;在空中與43個國家直航海陸空共同組成立體的“交通大通道”。近期印尼雅萬高鐵、中老高鐵已經開通,俄羅斯、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高鐵正在籌備建設。我國與東盟相鄰國家共建信息網,華為、中興、中國移動建設境外4G網20多個。我們與東非五個共同體國家協議共建信息“高速公路”。此外,在油氣管線方面,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緬甸油氣管線已經建成投入使用。與巴西投資和并購電網公司成為巴西的重要輸變電運營商。
第二,工業制造業“走出去”投資工業項目,推進產業合作。當前,我國已與20多個國家開展了核電國際合作,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核電第三代技術與法國的公司聯合承辦了英國的合作項目。隨著企業走出國門,中車集團在美國、新加坡、洛杉磯等城市建設了制造基地。近幾年,工業項目由單個項目發展集聚成為建設各具特色的工業園區,在國外園區聚集了一大批先進制造業和深加工項目。
第三,廣泛開展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我國在鐵路、公路、基礎設施橋梁建設方面實力雄厚,中鐵建、中國路橋、中國建筑等央企“走出去”承建項目取得良好的信譽和品牌,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集團等工程機械企業跟隨工程承包走出國門,展示了質量、性能、創出了中國品牌。
第四,為外貿提供有力的支撐。工業品出口占貨物貿易總量的95%,機械設備、電子信息產品等占比總投資的57.7%。這些產品技術含量高、性價比高,創出了品牌。我國的軌道交通機車車輛已經覆蓋到102個國家,最近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拿到7.2億的訂單,很不容易。我國的手機一年生產18億,三分之二用于出口。華為、oppo、vivo等智能手機品牌享有良好的信譽。我國的輕紡傳統產品繼承傳統優勢,近幾年注入了先進的技術、文化,向高端、時尚化不斷發展。我國的食品工業深加工,尤其注重綠色、健康、安全,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相當大的份額。進口額里72%是工業品,其中不少是制造業零部件、關鍵材料;另外28%是初級產品,很多是制造業所需要的能源、原材料。
第五,要發揮優勢,“走出去”開展資源合作。五礦集團與澳大利亞合作辦鐵礦,有色礦業集團到贊比亞合作開采銅礦都取得了良好的業績,這些合作不僅使企業拿到了資源,更重要的是協助當地共同開發。我國石油石化行業有自己的勘探、開發、深度加工技術優勢和自己的工程技術隊伍。中海油用151億美元收購了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增加了30%的油儲量。中石油在中東、非洲、南美富油國地區開展了并購和合作開發,海外份額占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中石化在韓國、沙特投資建設2000萬噸的大型煉油廠,去年煉廠正式投產。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民營企業,中國華信能源收購了阿布扎比石油公司部分陸上油田,每年收購200萬噸的油田,相當于我國中等的油田,每年可以拿到1000萬噸的原油進口量。
提高防范和避免投資風險的能力,保障“一帶一路”合作項目順利成功
投資是對外合作的高級形式,在合作共贏取得成效的同時,企業更應該研究怎么防范風險,如何保障投資合作順利開展。根據多年的積累,“一帶一路”對外投資主要有四個方面的風險。
第一,要警惕社會安全風險。由于受到當地各種沖突的影響,在高風險地區的投資難免會遭受挫折,甚至在少數國家曾經發生過受到恐怖威脅,導致我方人員傷亡的事件,比如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贊比亞、蘇丹都有先例。但高風險地區往往又有較好的商機,投資潛在的風險要做綜合調查分析,要和政府、非政府組織以及地方組織聯系,在合同中要寫明確保安全的條款,得到承諾。企業應該對東道國的政局、經濟作出預判。事實上我們的企業沒這個能力,不可能對該國家的政局、經濟有全面的評價,怎么辦?就要依靠我國政府告知企業,指導、幫助企業與東道國相關機構、外事局建立聯系,當遇到問題時盡量給予疏通,還要提前準備好應對突發事件的預案。當發生問題的時候政府應該出面給予交涉或者處置,以保障我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和我方人員在境外的安全。
第二,要警惕經濟法律、法規和制度風險。某些并購和投資項目可能會涉及到這個國家的重要行業、重要領域,往往會被政府嚴格審查。所以企業在前期盡職調查的時候,對他們的法律規定、政策動態要深入考察和梳理,按照商業行為準則做事,防范不規范、不合法的事情發生。比如,美國設立安全委員會,對跨國投資進行審查,華為、中興、中海油、中化、三一重工等都曾被拒之門外。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有些國家有美國的企業,有美國的股份,有美國的利益。比如去年美的集團40億歐元收購德國庫卡集團就遭遇美國干預。此外,我國企業還要在規范決策程序的同時加強財務審計和紀檢監察,防范違法違紀現象產生。
第三,要防范資金、技術和市場風險。一些在海外發生的資產并購、市場投資,由于不可能到當地做調研,因此做可行性調研時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比如目標企業的權益、債權、債務、經營管理、財務狀況以及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等,不要盲目地并購。對于目標項目當地的資源、市場、區位、交通、技術標準、社會環境等都要了解清楚。另外,因為可能執行不同的會計準則和貨幣兌換等因素,在進行資產評估,或者對項目收益評價時,可能會存在較大的偏差。在融資方面,目前企業“走出去”投資大多使用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在國際上發債,定向發股、換股等以直接融資的方式現在還很少用。融資方式單一不僅容易形成財務腐敗,而且面臨信用、利率、匯率的風險,更需要謹慎。在跨國投資中還要注意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從行業發展到全球經濟,都存在周期性的興衰和評估的規律。以石油為例,前幾年油價100多美元的時候“三桶油”積極“走出去”收購,這是正確的,但由于缺乏經驗,攤子鋪得太大,有些項目就出現了虧損。所以,企業選定項目應該是自己的主業、強項,要注意技術的先進性,更要注意實用性和可靠性,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如果投資項目的產品市場太大,對可能出現的貿易保護主義也要有所預防。
第四,化解文化融合及機構整合的風險。并購完成后需要對兩套運行體系進行整合。新項目從開始建設到投產也要和當地機構、人員打交道。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狀態,員工人事的融合相對困難,長期形成的理念、思維、方式和習慣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處理不當,往往會造成不協調、不和諧,甚至人才大量流失。并購項目前后要制定比較完美的整合計劃,包括機構、人員、技術、裝備,既要有進步,有改革,也不能操之過急。比如吉利公司開始收購沃爾沃的時候,當時歐洲和瑞典處于金融危機動蕩之中,沃爾沃員工聽說中國的民營企業要兼并時還舉行了示威。當時李書福提出了不裁員、不關閉、不移走的“三不”戰略,第二年就盈利了,第三年開始分紅了,這次并購很成功。還有華為公司也是海外并購成功的案例。目前,華為外籍人員有23000多人,占職工人數的19.2%,而且高管也為外籍員工打開大門,這樣就增強了凝聚力。
防范上述風險光靠企業努力是不夠的,政府要更好地發揮作用,具體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是要制定“一帶一路”投資戰略規劃和行動方案,包括發展定位、產業選擇、區域抉擇、投資趨向、合作方式等內容。在總體規劃下,制定行業和60個國家的專項規劃,防止無序“走出去”。政府對沿線部分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科技實力、社會狀況進行綜合評估,指導我國企業“走出去”。對外宣傳方面不宜指明轉移產能。去產能和“一帶一路”、“走出去”不要直接聯系起來,事實上我們也不是把落后產能轉移出去,人家也不會要的。“走出去”的是世界級水平的核電、高鐵,鋼鐵也是一流的裝備技術“走出去”,絕不是小鋼鐵。“一帶一路”更準確的是產業合作,包括技術、裝備、人才等方面。
二是盡快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海外并購投資的法律法規體系,對外匯支持、保險、稅收政策制定出適應的操作方法和相應的保護政策。很多企業為當地的環保、社區建設、教育、醫療事業作出了貢獻,履行了社會責任,要將我國企業“走出去”尊重當地文化習俗、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社會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做出總結。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 李毅中)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