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企業是推動創新、增強經濟韌性的關鍵主體,也是激發完善產業生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也提到“到2025年,推動形成10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隨著對于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的必要性與實施路徑等因素的理解逐漸深入,我國適時調整支持政策的推進力度,并將其分為總體布局、細化實施、加速推進三大階段。
新時期下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產業分工和轉移呈現新趨勢,科技創新已成為產業發展核心驅動力,專精特新企業作為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通過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以銜接生產鏈斷點、增強產業鏈韌性,進而提高經濟抗風險能力。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具有企業規模數量大,產業發展貢獻突出的特點,但其仍面臨創新能力不足、抗風險能力較低、經營管理水平和專業化水平有待提升,亟待進一步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因此要求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以期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早期學者對“專精特新”是分開解讀的,“專”主要指專業化、專一性戰略。亞當·斯密首先提出了分工和專業化,鼓勵企業去從事一個專業的工作;邁克爾·波特提出專一性戰略,即指企業把經營重點聚焦某一特定的地區或顧客群,為其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取得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Gibcus等研究認為小企業更傾向于采用專一化發展戰略。“精”主要指精益生產、精細化管理。豐田汽車的成功使精益生產方式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迅速傳播,并逐步演變成一個社會—技術的集成系統。可見對“專精特新”概念的解讀呈現逐步深化的演進過程,但總體含義大體一致,“專”指專業性、專一性;“精”指精細化、精深化;“特”指特色化;;“新”指創新,包括業態創新。
目前,專精特新企業廣為學界和政商界關注,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專精業新企業四個特點的概念闡述和具體企業案例分析,重點從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特色、戰略選擇、成功原因、培育發展等角度開展研究;李慶華、李春生通過分析專精特新企業的戰略邏輯、經營模式和關鍵成功要素,找到部分企業在全球市場上處于領先地位的原因。專精特新企業可以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合作創新,置于創新生態系統下,謀求共同發展,實現技術可持續創新。(廈門大學 吳璐希)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