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川村位于浙蘇兩省交界之地,地處群山環抱之中,一度是個交通閉塞、資源匱乏的小山村。對這樣一個偏遠小山村來說,如何解鎖共富“密碼”,走出一條特色踐行“兩山”理念的共富路呢?
“ 共享 ” 迸發鄉村新活力
1986年,26歲的張天任在新川承包了一家瀕臨倒閉的村辦小廠,通過不斷創新、研發和發展,逐步成為全國新能源電池行業領軍企業——天能集團。2008年,當地四村合并為“新川村”,村委會和村民都希望張天任擔任村黨總支書記。
張塢、樓下、邱塢和澗下四村剛合并時,存在著發展不平衡、資產不足、土地山林等自然資源要素“切割式”分布、鄉村產業“各自為戰”等情況,形成了“弱村難發展、強村難突破”的問題。同時,本土低小散企業的無序發展,環境被破壞了,村莊的溪澗變成了臭水溝,空氣中彌漫著揮散不去的刺鼻氣味.....
“當時的難度不小于辦一家企業。”張天任說,也有畏難心理,但想到自己是從新川走出去的,更該為村里出份力。
1990年,胡漢平開了一家耐火材料廠,當時效益還不錯。2003年,村里進行了環保整治,廠子就在關停名單里。“那時候,張天任書記天天找我談心,聊綠色轉型發展、聊綠水青山、聊不能給子孫后代留下光禿禿的山、發臭的水……后來,慢慢地也想通了,作為新川村的一份子,有責任有義務為下一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活環境!”胡漢平說。
2010年以來,在張天任的帶領下,新川調整產業結構,累計勸退、遷出、淘汰小散亂污企業10余家,留下一批符合環保要求且有技術含量和規模的好企業。溪水清澈見底,萬畝竹海搖曳風中,村里的空氣也變得清新了,如今逆襲成3A級景區村莊。
當時一些自然村的路寬只能通過一輛拖拉機,張塢自然村道路狹窄,拓寬要推倒一些老房子。張天任帶著村干部做通村民工作,建成了4米寬的柏油路;2023年1月,大懸線公路(新川段) 竣工通車成功,這條公路該路段斥資2000多萬元,全長近700米。建成后給新川和岕里人民的生活帶來便利,是一條名副其實的便民路、公富路、幸福路。
在張天任看來,村里發展成果要讓村民“共享”。于是,他把辦企業的思維用到了鄉村建設上,隨著村文化公園、農民文化活動室的建立,和治理事會、文化志愿服務隊等開始涌現,兒童之家、老年食堂等投用,讓“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的夢想成為現實。2019年以來,天能與新川連續舉辦了四屆新鄉賢大會,收到捐款超2000萬元,全面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擦亮了新川村共同富裕的幸福底色,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來越紅火。
產業興村鋪就 “ 共富 ” 路
綠水青山回來了,可是新川該往何處去?之后又要怎么提升村集體經濟?針對擺在面前的種種問題,新川村干部陷入沉思。
為更好地幫助村里發展,2008年開始,天能集團和新川村建立了“村企共建”制度,在天能的帶動下,“村企共建”在奔小康的路上結出諸多碩果。
2021年,天能和新川村一起合作成立了長興新川股權投資合伙企業、長興新川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長興新川建設發展有限公司3家“強村公司”,創新性地引入現代股權基金模式,這種新模式不僅能夠盤活村民閑置資金,還解決了村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資金問題,為村民以及村級集體經濟“創富”提供了新渠道。
“村民可以資金入股,讓閑錢‘活’起來,200畝基地,預計畝產值6000多元,那明年可以實現收入120多萬元,村民拿到分紅后,公司可以進行再投資,吊瓜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致富‘金瓜’。”新川村黨委副書記胡春強笑著說,通過發展農業與旅游、文化、康養、體育等多業態,推動富民產業和美麗經濟的深度融合,助力共同富裕。
目前,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吊瓜基地已經開始運作,吸納了30多名低收入戶在基地就業,將打造成觀光、采摘、游玩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體。“在這里干活每年能增加1萬元收入,可以減輕我們一部分壓力。”村民胡良乾說。
“這3家公司運作起來,我們保守估計每年能為村集體增收300萬元以上,每年可以提供100到200個工作崗位。”胡春強說。
隨著“強村公司”經營機制運作,讓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精品民宿等特色優勢產業蓬勃發展,不僅盤活了村民閑置資金,豐富鄉村經濟發展業態,進一步拓寬富民產業鏈,還實現了“村民變股東”,讓農民分享更多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紅利。憑借村企共建的“新川模式”,2022年新川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885.48萬元。
回鄉創業 “ 共創 ” 致富路
“我們或在不同領域從事不同的行業,但是大家的根都在這里,通過鄉賢會把大家凝聚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2019年,鄉賢胡斌在新川村首屆鄉賢大會上的一番動情演說,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大家說了很多‘掏心窩子’的話,展現了濃濃的赤子之心、桑梓之情,希望越來越多的鄉賢們踴躍參與到家鄉建設……”張天任歡迎各位鄉賢回家,他覺得大家的真知灼見“含金量”特別高、“鄉情味”特別濃、“精氣神”特別足,與村委干部商量著全面梳理,認真吸收融入到下步工作中。
也是從那一年起,新川多了發展智囊團,這些鄉賢用親緣、人緣及地緣等優勢,積極回報桑梓。每年鄉賢大會,鄉賢企業紛紛第一時間趕來建言獻策與踴躍捐款,用于支持新川文明建設,培育文明鄉風,新川鄉賢“銜泥歸巢”正成為鄉村振興“催化劑”。
鄉賢不僅是家鄉的一張金名片,更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新川村積極貫徹落共同富裕工作精神,深入實施強村惠民行動,大力發展數字化賦能工程、新鄉賢帶富工程、多業態經濟工程“三大工程”。在天能集團的帶動下,新川匯聚眾多鄉賢的信息、項目、資金等優勢資源,逐步構建一、二、三產業協調快速發展的產業格局,走出了一條產業強村、村強民富、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之路。
昔日“孔雀東南飛”,今朝“喜迎雁歸來”!如今,越來越多的新鄉賢積極參與到新川建設中來,挖掘綠色生態優勢,培育開放產業,引進優秀人才,推動特色民宿、特色農業等產業就業創業融合發展,努力讓新川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2023年4月26日,浙江省社科聯、湖州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中國式鄉村現代化‘新川模式’”論壇,來自國內的20多位教授專家,對“新川模式”給予高度評價。
近年來,新川積極探索“黨建+鄉賢”管理模式,通過建立鄉賢信息庫、建設新川文化館、織好鄉情網等方法,不斷健全鄉賢工作機制;通過開展鄉賢大會搭建交流平臺,廣泛傾聽鄉賢聲音,不斷營造尊賢重賢的良好氛圍,引導鄉賢成為新川經濟發展“帶頭人”、鄉村振興“領頭羊”、鄉村治理“引路人”,促進人才回歸、項目回遷、資金回流、技術回鄉、智力回哺產業鏈條升級,創造出更多就業崗位,既為能人志士回歸家鄉、建設家鄉提供廣闊平臺,又有效解決了農村人才短缺的問題,讓原本要背井離鄉務工的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新川發展是打開“兩山”轉化通道走上共富大道的縮影。
在推動共同富裕道路上,新川以共享、共富、共創“三個路徑”作答,從“流金淌銀”的青山綠水中走出一條有效激活鄉村活力、興旺農村業態、推動人口回流,把日漸“空心化”的鄉村建設成為有情懷的美好家園,交出了一份鄉村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共富畫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