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七公 出品 /節點商業組
靴子終于落地了。
7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隸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和糧食及農業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公布了阿斯巴甜對健康影響的評估結果。
IARC援引對人類致癌的“證據有限”,將阿斯巴甜歸為2B組,即可能對人類致癌,與三聚氰胺、鉛、敵敵畏、腌菜等同類。
?
據悉,阿斯巴甜多用于無糖飲料、口香糖、酸奶等食品,比如兩大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旗下,被大眾熟知的可口可樂零度、百事可樂零度、健怡可口可樂、可口可樂雪碧纖維+、百事輕怡可樂等,都普遍添加了該人造甜味劑。
也因此,阿斯巴甜“確診”的消息猶如在深海里丟下一枚炸彈,瞬間引發市場強烈關注和探討。
所謂“風起于青萍之末”,其實,圍繞阿斯巴甜的爭議,早就不是一天兩天了。
01 阿斯巴甜的“罪與罰”,從來沒有停止過
作為食品添加工業常用的甜味劑之一,阿斯巴甜因為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熱量僅為后者的1/200,疊加低廉的成本,自1965年合成以來,便受到廣泛歡迎。
但從上世紀90年代起,阿斯巴甜開始飽受健康損傷質疑,尤其是潛在的致癌性。
1997年,意大利拉馬齊尼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通過設置對照實驗,統計組間差異性,嚙齒類動物的某些癌癥表現與阿斯巴甜的使用顯著關聯。
由于動物本身的差異性和實驗廣泛存在的偏倚,之后,相關研究標本逐步轉向人群。2009年,美國一項針對癌癥病人和普通人群的對照研究表明,使用某些含阿斯巴甜的低卡碳酸飲料,將提高男性50%-80%患胰腺癌的風險。
到了2012年,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奧地利路德維希·波爾茲曼研究所等機構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上發文稱,相比不飲用無糖汽水的人,每天飲用一杯以上含阿斯巴甜的無糖汽水的人會增加患白血病風險;相比不飲用無糖汽水的男性,每天飲用一杯以上含阿斯巴甜的無糖汽水的男性會增加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的風險。
2022年,法國在對10萬名成年人進行觀察性研究后發現,攝入大量人工甜味劑,特別是阿斯巴甜和安賽蜜,總體的癌癥風險更高。
不過,由于評估方法、樣本選擇、證據鏈條等方面的缺陷,阿斯巴甜的致癌性一直沒有拿到JECFA等官方機構的“蓋章”。
比較確定的是有一些遺傳病患者無法代謝阿斯巴甜中的苯丙氨酸,以及一些慢性疲勞綜合癥患者會對阿斯巴甜不耐受。
可盡管如此,消費者在與飲料大鱷博弈的過程中,阿斯巴甜仍然是雙方相持的焦點。
比如,2015年百事可樂陷入阿斯巴甜“致癌”或早產風波,公司不得不宣布在健怡系列產品中放棄阿斯巴甜,但這一調整只針對美國市場。
而在此次阿斯巴甜“確診”后,就中國市場,部分品牌的“雙標”表現令人震驚和憤慨:據韓國媒體爆料,可口可樂韓國和樂天證實,他們的無糖可樂不含阿斯巴甜,中國國內進口的產自日本的可口可樂無糖產品也不含有阿斯巴甜。
換言之,中國消費者被區別對待了,我們正被迫承受來自兩樂的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風險。
02 阿斯巴甜“確診”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真相”
得益于科學研究的孜孜不倦,IARC關于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結論雖晚猶至。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評估結果出來前一天,7月13日,百事公司首席財務官Hugh Johnston就已經對路透社表示,該公司不打算改變其產品組合。“到目前為止,科學證據表明,阿斯巴甜作為一種原料是安全的,而且顯然具有零卡路里的好處。”他說。
而在評估結果出來后,率先站出來發聲的并不是受到直接沖擊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而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其反駁到,IARC將阿斯巴甜列為“可能致癌物質”并不意味著阿斯巴甜實際上與癌癥有關,不同意IARC的說法。
緊接著,國際飲料協會也在官網放話,稱世衛組織和糧農組織這項里程碑式的發現經過了嚴格審查,進一步增強了人們對阿斯巴甜安全性的信心,并將在消費者考慮減少飲食中糖分和卡路里的所有選擇中發揮重要作用。
言下之意,公眾不僅不需要為阿斯巴甜擔憂什么,還應該堅定地擁躉阿斯巴甜。
只是,深挖商家、資本和行業聯手,對糖危害遮掩、操縱、美化的過往,以及內里的各種利益糾葛后,無論是可樂巨頭的“有恃無恐”,還是機構和協會的及時應援,似乎一切都沒那么簡單。
上世紀中期,伴隨著現代制造工業的發展,企業絞盡腦汁調配各種能讓人感官“極樂”的糖分配方,比如兩樂的“肥宅快樂水”,以及鋪天蓋地的“味蕾”誘惑和宣傳,高糖食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人們生活中大行其道。
1960 年到 2000 年,全球蔗糖的產量從 0.4 億噸左右,攀升到近 1.6 億噸,制糖業賺的盆滿缽滿。
然而,在硬幣的另一面,由多糖、過糖導致的健康問題日漸浮出水面。
20 世紀 60 年代,營養學家、醫生和研究員們陸續發布研究,分析糖可能造成糖尿病、肥胖等疾病。
1965 年,約翰·尤德金 (John Yudkin) 發表論文,指出攝入過量糖會增加心臟病風險,1972 年,他在出版的《純白的陷阱》一書中,詳細闡述了糖的危害。
為了向公眾隱瞞糖的真相,糖業協會催動“鈔能力”,于1967年給哈佛大學的3名學者行賄 6500 美金(約合現在的 5 萬美金),收受錢財者刊登論文極力撇清糖與心臟病的聯系,且言之鑿鑿地把脂肪論證成心臟病的“背鍋俠”。
直到 2016 年,這出黑陰謀才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上被揭露。
除此之外,制糖業還資助了眾多學者,并和其中的兩位:哈佛大學的弗雷德·斯太爾和明尼蘇達大學的安塞爾·基斯(Ancel Keys),成為終生朋友。
據悉,前者是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食物和營養委員會的創始人與常任主席,日后成為決絕的保護糖的學院派。
“現代人的營養不良和糖沒有半點關系。”他在文章中寫道。與此同時,他的學院一直受到國家糖果商協會、國家軟飲料協會、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金主”的偏愛。
窺一斑往往知全豹,基于此,我們有理由懷疑,現在世衛組織公開的“可能致癌”結論,或許已經是迫于某種壓力,經過“濾鏡”處理完的效果……
而從某種程度上講,正是該種行徑,造就了今日兩樂的肥壯身軀和強勢地位,也使后來者在進入時困難重重。
數據顯示,在中國碳酸飲料市場,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市占率分別高達45%和38%,合計占有份額8成以上。
03 阿斯巴甜撕開裂縫,國貨軟飲迎來契機
盡管兩樂在中國碳酸飲料市場凸顯壟斷優勢,但國貨軟飲并非沒有機會。
根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數據,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導致的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是影響健康的權重因素。而在不少疾病中,過量糖分都是“始作俑者”。
為此,該報告倡導成人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高于25g,鼓勵消費者減少蔗糖攝入。在這個大框架下,研究并篤行“0糖0脂0卡”的企業顯然更有機會。
而發酵中的阿斯巴甜事件無疑又為局面的改觀起到恰逢其時的助攻和加速作用。
事實上,就在輿論剛剛起步時,如元氣森林、奈雪的茶等品牌,便第一時間給消費者吃下“定心丸”,和阿斯巴甜撇清關系,零售端的便利店品牌Today也宣布要下架包括零度可口可樂在內的九款含阿斯巴甜產品。
隨著阿斯巴甜撕開的這道口子越變越大,對于一批具有前瞻眼光和先發舉動的企業來說,利好也在逐漸擴大。畢竟,沒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
問題是,消費者該如何甄別原料,并判斷一款的飲品的好呢?我們可以在購買飲料前,先觀察配料表的長度和內容,簡單來說,越短的配料表代表這款產品的加工度數越低,加工工序越少;越天然的成分,通常意味著對人體健康更有益。
以元氣森林為例,該品牌早在2018年便推出無糖氣泡水,在實現了“0糖0脂0卡”的同時,憑借更高超的生產工藝和負責任的態度,從源頭出發,剔除配料表中常見的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等化學防腐劑和磷酸等化學合成添加劑,把消費者的安心、放心訴求落到實處。
2023年5月,元氣森林亮相第二代可樂味氣泡水產品,為了滿足消費者既要健康、安全,又要好喝、品質的心理,在第一代天然赤蘚糖醇的基礎上,最大限度還原蔗糖帶來的甜感,并持續改善口感,真正做到“無糖但一樣好喝”、持氣更足、口感更炸裂。
經節點財經了解,相較于以阿斯巴甜為代表的人工代糖,包括赤蘚糖醇、木糖醇、甜菊糖,羅漢果甜苷等在內的天然代糖,能夠更好地被人體吸收代謝掉,安全性也得到了專業的認可。
其中,又以赤蘚糖醇應用最為廣泛,對人體的影響最小,評價也最為正向,且具有抗氧化活性,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成本遠高于阿斯巴甜。
目前,元氣森林已聲明,全線產品均不含阿斯巴甜。
或許這次,真的不一樣,至少在可樂細分賽道,國貨軟飲有望扭轉乾坤,奔赴華麗麗的未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