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曾在奇瑞汽車、長城汽車召回問題上“背鍋”的寧德時代,又因知識產權糾紛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7月21日,有消息稱,寧德時代已正式起訴中航鋰電專利侵權,訴后者涉嫌侵權范圍覆蓋其全系產品。對此,《證券日報》記者第一時間向寧德時代方面求證,公司相關人士回復稱確有此事。“寧德時代已就中航鋰電專利侵權案遞交起訴書,案件已受理。涉案專利涉及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此次涉嫌侵權電池已搭載在數萬輛車上。”
上述人士對記者表示,知識產權是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資源?!伴L期以來,寧德時代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同時積極加強知識產權合作,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作為涉訴事件的另一方當事人,中航鋰電也并未退讓,立場鮮明地回擊稱:“(公司)提供給客戶的產品都經過專業知識產權團隊的全面風險調查,公司確信其產品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p>
中航鋰電裝機量躍居第四
寧德時代作為諸多電動車企的電池供應商,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的裝機量排名中長期位居首位。
與之相比,中航鋰電這個“后起之秀”近兩年來裝機量增速喜人,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377.6%,市占率升至6.9%,已由2019年的行業第六名躥升至行業第四,僅位列寧德時代、比亞迪、LG化學之后。
中航鋰電官網信息顯示,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鋰離子動力電池、電池管理系統、儲能電池研發生產的高科技企業,產品涵蓋三元和磷酸鐵鋰兩大體系。據天眼查信息顯示,中航鋰電第一大股東為常州金沙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1%。成飛集成是中航鋰電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2.6%。該公司的關聯投資機構還包括廣汽資本、紅杉資本、小米長江產業基金等。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相關公開資料后獲悉,中航鋰電今年已量產、在建及開工的電池產能超過100GWh。中航鋰電董事長劉靜瑜近日透露,公司2025年的規劃產能已提高至300GWh,較此前的規劃目標提高五成。
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TOP5企業中,中航鋰電是目前唯一未上市的企業。但在今年6月份,曾有媒體報道稱,中航鋰電計劃明年進行IPO。
截至目前,中航鋰電的動力電池客戶涵蓋長安、廣汽、吉利、金康等車企,并與一汽、上汽、長城、大眾、戴姆勒等車企進入技術開發階段,為進一步合作鋪路。
2020年,廣汽和長安汽車是中航鋰電電池裝機量貢獻最大的兩家車企,中航鋰電提供的電池產品占兩家公司裝機量份額分別達到62%和74%。此外,中航鋰電還是五菱宏光 MINIEV的電池供應商之一,也是熱銷車型馬卡龍120km版本的動力電池獨家供應商。
新浪財經專欄作家林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對標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比亞迪等產能靠前企業的股價和市值,中航鋰電一旦成功上市,市場前景將極具想象空間?!按藭r傳出涉嫌侵權寧德時代的消息,預計會給中航鋰電上市帶來不利影響?!绷质菊J為,中航鋰電一旦敗訴,不排除全系產品將面臨禁售的后果。
動力電池專利競爭硝煙四起
事實上,除了中航鋰電外,去年寧德時代還曾對塔菲爾新能源提起訴訟,稱對方侵犯了其電池防爆技術等方面的專利。
此前,LG化學也曾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發起4次訴訟,指責SK侵犯其專利,隨后又指責SK竊取其商業機密。隨后兩年中,雙方多次交鋒后最終達成和解,SK最終向LG化學支付了2萬億韓元的賠償金。
業內普遍認為,近年來動力電池領域紛爭不斷,主要是源于該領域存在巨大的市場利益。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快速崛起,與之相關的專利訴訟也成為廠商之間競爭的重要方式。
一位不愿具名的從業者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目前鋰電行業內大量存在“挖人”或“帶技術入廠”的現象,以達到快速獲取技術的目的。同時,通過購買友商產品進行對標分析、做逆向研發的做法也普遍存在。
記者注意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曾提交過一份關于鋰電池知識產權保護的提案。他認為,目前鋰電池知識產權訴訟案件時有發生,企業維權過程較為困難。一是取證難,維權成本高;二是維權周期長,無法匹配鋰電池產品更新換代快的特點;三是事關商業秘密,維權困難。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提升,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在變化?!敝嘘P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多數車企都在實行供應商多元化策略,未來二三線電池品牌會有更多機會進入不同車企供應鏈,向第一或第二梯隊邁進。在此過程中,具有行業領先地位的龍頭企業很可能通過專利和知識產權去限制跟隨者。
于清教認為,近年來,動力電池行業出現諸多知識產權糾紛,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呼吁業內企業能夠尊重知識產權,尊重專利技術,不要像曾經的家電行業一樣充斥抄襲和惡性競爭?!?/p>
于清教還表示,在電池新能源領域,“中國市場國際化、國際市場中國化”的發展趨勢日益凸顯。隨著動力電池行業海外市場開拓的提速,同樣應重視海外出口的鋰電技術和回收技術的專利保護。鋰電行業的競爭正向著滲透化和精細化方向發展,加強核心技術創新以及高質量專利布局將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