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財富》(中文版)發布2024年中國ESG影響力榜,海爾集團旗下的海爾智家再次上榜,并連續3年位居行業榜首,彰顯了其在ESG領域的持續引領。
踐行ESG,是“必答題”而非“選擇題”
當前, ESG已然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ESG理念的引入、探索、發展,為經濟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抓手,ESG水平也逐漸成為展示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名片”。
作為國內最早踐行ESG的企業代表之一,海爾早在2008年就發布了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旗下上市公司也從2017年開始發布ESG報告?!皩τ诤杹碚f,ESG從來都是一道‘必答題’,而非‘選擇題’。” 海爾集團首席審計風控官、海爾集團ESG執行委員會總經理李少華表示,對于是否要做ESG,海爾有自己堅定的判斷與決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海爾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系統集成與帶動作用,聚焦可持續發展,有效的ESG管理,在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吸引投資者和優秀人才,以及帶動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提升企業公民形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立足ESG理念,創新打造綠色新質生產力
當前,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并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速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作為行業頭雁,海爾堅持探索綠色低碳發展之路,以ESG的長足發展,打造綠色新質生產力。
首先,堅持全流程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引領行業風向。隨著“雙碳”目標的持續推進,企業的減排布局愈發受到重視,“全生命周期碳減排”概念應運而生。海爾踐行綠色采購、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經營、綠色回收、綠色處置“6-Green”戰略,將低碳節能融入產品全生命周期,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綠色低碳之路”。以綠色制造為例,海爾率先打造出8座燈塔工廠,是國內擁有燈塔工廠最多的企業,年碳減排量達7.06萬噸。綠色處置方面,海爾打造了行業首座融合“回收-拆解-再生-再利用”為一體的家電再循環互聯工廠,拆解規模200萬臺/年,并積極使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年碳減排量約為1.7萬噸,相當于種植了155萬棵樹。
其次,堅持全產業鏈綠色轉型,推動鏈上企業同頻共振。海爾建立了覆蓋產業鏈全環節的智能協同平臺,與上下游企業一同推動全產業鏈綠色轉型。比如,通過使用再生可循環紙漿實現綠色生產,借助光伏清潔能源實現綠色物流,有效降低了碳排放;同時還與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了數字化采購平臺,實現碳軌跡可追蹤,為進一步打造全要素數字化綠色產業鏈奠定基礎。
第三,堅持全生態綠色發展,構建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在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海爾還依托旗下的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了開放的綠色低碳解決方案賦能平臺,提供新能源、智碳管理等全流程解決方案,推動合作伙伴和工業園區實現綠色發展。在安徽,卡奧斯聯合安徽省能源集團打造了能源工業互聯網平臺,在這一平臺的賦能下,長豐縣下塘工業園區,全年減碳約23萬噸。目前這種智慧能源解決方案已應用在全國18個工業園區、55個互聯工廠,讓更多園區、企業走上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完善ESG 體系,為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ESG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除了在綠色可持續發展建樹外,海爾也致力于強化社會公益事業和公司治理,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發展。
公益事業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創造社會價值的重要方式。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實踐上,海爾始終重視回饋社會,積極履行企業公民責任。據了解,截至目前,海爾在國內鄉村教育、抗災救援、公益醫療、愛心志愿活動等方面累計捐贈超過8億元,在國內援建希望學校已達386所,是團中央希望工程中捐建希望小學最多的企業。同時,海爾也積極關心海外慈善公益活動,向波蘭、英國、意大利、印尼、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的當地公益組織和慈善活動捐贈物資和現金,彰顯國際化企業的責任擔當。
在公司治理方面,海爾始終注重誠信經營、規范治理,為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可以預見,未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將積極投入踐行ESG發展的隊列之中,在追求綠色發展、錨定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過程中,也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綠色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開辟新場景,讓 ESG這抹“新綠”持續“長青”。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