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構建“黨建+科研”融合格局(引題)
海拔最高油田上的臨時黨支部(主題)
在青海油田的最西端,有一座逶迤百余公里的大山,這里溝壑縱橫,危崖千尺。老一代科研人員在此進行地質調查時說,這里有只有英雄才能夠攀登上去的山峰,“英雄嶺”由此得名。
就在這海拔3200米的險峻荒涼之地,2020年,英雄嶺深處柴9井油氣流喚醒了沉睡的干柴溝,從而推進10萬噸頁巖油先導試驗,柴達木盆地非常規油氣勘探再現曙光。油氣勘探開發的方向也逐漸從“常規”向“非常規”邁進,英雄嶺構造帶頁巖油開發成為油田上產的“新寵”。
為進一步揭開世界海拔最高油田頁巖油的神秘面紗,今年3月,英雄嶺頁巖油全生命周期項目部成立。6月2日該項目部臨時黨支部正式成立,構建“黨建+生產”“黨建+科研”的融合格局,鮮艷的黨旗在油氣上產新區高高飄揚,以紅色為底色的堅強戰斗堡壘扎根在溝壑縱橫的英雄嶺。
臨時黨支部建起來,黨員身份亮出來。來自油田不同單位、不同領域、不同崗位、不同年齡段的17名黨員成為這個臨時支部的成員,平均年齡35歲,碩士研究生學歷有6名,是一支年輕有激情、業務能力強、有擔當能奉獻的黨員隊伍。
臨時黨支部重點聚焦安全型、效益型、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廉潔型黨支部建設,全體黨員扛起紅色旗幟,主動認領“任務書”和“時間表”,組成一支“室內與現場一體、地質與工程一體、研究與實踐一體”的優秀團隊,合力推進英雄嶺頁巖油全生命周期項目建設進度。
支部書記張慶輝從項目部成立以來便一直扎根現場,高效推進水平井施工進程;項目部經理趙健,是干柴溝的“常駐人口”,參與了油田頁巖油勘探開發的全過程;作為集團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儲層研究室的“下沉”干部,吳松濤從北京到高原,連續幾個月忍耐著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形成了對英雄嶺頁巖油地質新認識……
臨時黨支部堅定樹立紅色旗幟,以黨員科技立項攻關、重大專項、重大現場試驗配套項目等為載體,全力推進干柴溝頁巖油產能建設、開發工作,凝聚精兵強將的智慧力量,全力推進干柴溝頁巖油的規模效益開發。
支部全體黨員堅持“黨支部+問題+配方”的模式查找問題、解決難點,采用“室內+現場”高效融合的方式制定“基礎方案”,持續完善鉆井、壓裂技術和組織流程,及時做好地質服務、鉆井跟蹤等技術服務保障。
8月29日,英雄嶺頁巖油先導試驗平臺8口井順利完鉆,先導試驗取得階段成果。如今,臨時黨支部的17名黨員,如同17面紅色的旗幟,扎根在海拔3200多米的英雄嶺干柴溝,用智慧汗水、勤奮執著助推世界最高海拔油氣勘探開發。(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邢生祥 通訊員 雷佳 蔡新苗)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