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經濟視野下的開封觀察
身著華服,手執團扇,于暗香徐來的夜晚蕩舟開封御河,河道蜿蜒,畫舫交匯,水面上下燈火輝映,亭臺遠近歌舞相合,仿佛穿越回槳聲燈影里的廊橋遺夢。
清明上河園、東京夢華實景演藝……傳統文化的風情世俗與現代都市交相輝映。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開封累計接待游客7406.1萬人次,實現文旅綜合收入440.78億元。
開封的城市興衰與黃河息息相關。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強調,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
有著4100余年建城和建都史的八朝古都開封,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開封以文化城,城以文興,把優秀歷史文化融入城市高質量發展,用以人為本的理念涵養城市氣質,文化傳承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千年古城正煥發出新時代的風采。
一半風雅 一半煙火
大殿巍峨莊重,河湖澄碧微漾,廊橋飛架,詞曲悠揚,勾欄瓦肆間,身著襦衣的商販賣力地招攬生意……走進開封清明上河園,張擇端筆下的汴梁盛景撲面而來。
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科技加持之下,歷史的細節不再遙不可及。
在園內5D影院,座椅隨著光影流轉搖擺,游客以鳥瞰的視角,時而俯沖穿過城門,與匆忙的販夫走卒撞個滿懷;時而掠過屋脊沖上云霄,掀翻房頂幾張瓦片,俯瞰汴梁裊裊炊煙。
沉浸式體驗是開封文旅最鮮明的特點。
從每天清晨開封府的“迎賓禮”開始,全城各大景區紛紛亮出“看家絕活兒”,300余場各類演出輪番呈現,既古亦新,美幻驚艷。?
作為千年古城,開封沿襲了汴梁的氣質,可以風雅到極致,游人釵環叮當、長袖紗帽,就連街邊的奶茶冷飲都被喚作“聲聲慢”“長相思”;可以“滋膩”到極致,三五親友,短褲蒲扇,相約暢飲于巷尾地攤,用地道的“開普”豪爽地喊一聲,“老師兒,再弄一扎!”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夜幕降臨,也是開封煙火氣升騰的時刻。夜市,飽含對生活的熱愛。美食,是夜市的靈魂。漫步在開封的夜市街,杏仁茶、炒涼粉、涮牛肚、羊肉炕饃,美食小吃香味誘人,文創文玩琳瑯滿目,燈牌鱗次櫛比,攤位人聲鼎沸。
這樣的煙火氣,在開封已經繚繞了上千年。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開封夜市集中地多達57個,經營攤位超過5000個。
固本開新 以文興業
開封的雅,還有萬般顏色的菊花。可賞心悅目,可舌尖生香,既是城市品位,也是中國品牌。
開封素有“菊城”的美譽,有著上千年的菊花種植史,“黃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
近年來,開封做大“菊文化”、做強菊花產業、做優菊花品牌,對菊花的食用、飲用、藥用、釀用等價值綜合開發,研發出了茶、酒、糕、蜜、瓷、繡等系列產品,貫通了種植、觀賞、加工、銷售產業鏈條,產品暢銷海內外。自1983年開封舉辦首屆菊花花會以來,菊花文化節已逐漸成為開封聯通世界的又一扇大門。
去年菊花文化節期間,開封現場簽約114個項目,總投資1470億元,一批大型企業在開封落地生根。
創造性轉化,賡續文脈;創新性發展,固本開新。
汴繡、木版年畫……在開封,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多達281個。經過發掘和創新,傳統技藝煥發新生。
多年來,經過幾代汴繡藝人努力發掘整理,工藝日臻完善。“我們采取畫繡結合的方式,對汴繡創新發展,加入時尚元素的汴繡越來越受青睞。”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汴繡傳承人程芳說。
以針為筆、抽絲為墨。十指春風下,針法細密、格調高雅的傳統汴繡,在圍巾、手提包、抱枕等各式現代生活用品上,流淌出千年汴京的柳暗花明。
最好的傳承,莫過于融入百姓生活。
每逢重大節會,張燈結彩自然少不了朱仙鎮木版年畫、汴京燈籠,經過改良的產品成了熱門伴手禮;灌湯包子、桶子雞香飄大街小巷,一些特色小吃被加工成預制菜,端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
豐厚的文化積淀賦予開封厚積薄發的文化張力,開封依托資源和區位優勢,2020年7月,建立中部首座藝術品保稅倉,2022年4月創建的“國家文化出口基地·雙創園”將“文創”與“科創”融合,帶動文化產業創新性發展,成為優秀傳統文化雙創展示和駕船出海的重要渠道。
驚艷的裸眼3D巨幕、童話般的“汴幻靈境”……走進“國家文化出口基地·雙創園”,沉浸式數字藝術空間,亦真亦幻、唯美浪漫。自設立以來,該基地相繼組織推動文化藝術品出口到德國、意大利、韓國、新加坡、阿聯酋、摩洛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國家文化出口基地·雙創園’主動培育經營主體國際化經營,已成為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新載體。” 河南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鄭紅英說。隨著與東亞國家文化交流更趨頻繁,開封正在爭創“東亞文化之都”。
文化賦能,以文興城。2022年,開封市GDP達2657億元,增速4.3%。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開封市以文旅產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經濟貢獻率達到50.6%,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精神高地 民生福祉
在開封順天門城摞城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自下而上疊壓著戰國、五代、宋金、元、明、清等不同時期的6座城池遺跡。
佇立遺址旁,凝望“城摞城”下沉默的八朝繁華,感受著這座黃河南岸古城的一次次淹沒、一次次重建的悲愴與不屈,一種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不由得直抵心底。
愛國愛家,堅韌不拔,悠久的歷史涵養了開封人獨特的人文氣質。
今天,這塊土地上聳立的一座精神豐碑——焦裕祿精神,時刻激勵著人們艱苦奮斗、勿忘人民。
退休干部朱金喜把住房作抵押貸款,帶領鄉親們勇闖致富路;“放電影的好閨女”郭建華,堅持為基層群眾放映40余年;體檢醫生韓昆朋累計獻血8000余毫升,并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榮獲全國無償獻血金獎。
城市新氣象,文明是底色。行走在開封的街道,志愿服務“紅馬甲”隨處可見;截至目前,開封市注冊志愿者46.5萬人,推評出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60多人。“汴”地有好人,為開封渲染出最亮麗的人文底色。
民心所向,憂之念之;民康物阜,盼之行之。
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古城墻實現“五貫通”,“一渠六河”水系成景,打造城市綠道98.75公里,聯通公園河湖、古跡景區,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蜿蜒百里的黃河生態廊道變身百姓休閑觀光的河景公園。
一城文韻半城水,綠意蔥蘢滿開封。推窗吹來古風雅韻,出門即是綠地公園,舉步臨水、抬頭見綠的畫中美景已成為現實。
傳統對接現代,古風演繹時尚。站在開封地標建筑鼓樓向東南方眺望,“鼓樓里”文化商業街華燈璀璨、人流熙攘。但多年以前,這里還是一片棚戶區。為保護古城風貌,開封拆除違章搭建,將古典美學融入建筑風格,建成了遠近聞名的歷史文化風情街。
開封與部分書店、文化藝術場館等機構聯合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書房,構建“15分鐘讀書圈”。尋宋書房主打歷史文化專題圖書,宣和書房以人文旅游書籍居多,市民可免費借閱,在滿城書香中找尋“詩和遠方”。
“人文情懷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開封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霍國防說,每一條街巷、院落都承載著老開封的珍貴記憶,厚重古樸與現代時尚相得益彰,既順應時代潮流,也能留住鄉愁。
生態宜人、文脈昌盛,宜居宜業的人文環境已成為開封筑巢引智、投資興業的金字招牌。開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的開封機遇疊加,鄭開科創走廊、開港經濟帶等加快建設,鄭汴一體化邁入鄭開同城化發展新階段,吸引越來越多周邊地市人口來開封定居創業,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業腳步加快加密,對高端優秀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增強。
僅2022年,開封市就引進院士專家團隊5個、國外高端人才19人,新建中原學者工作站1家。心臟電生理領域專家郝國梁返鄉創建貝威科技公司,研發出多種型號的三維心臟功能標測儀器;美籍藥物設計專家徐學軍,主導的抗癌靶向藥物研究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開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做好人文經濟的‘暖文章’,實現新時代文化經濟深度交融,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開封市委書記高建軍說。
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植根歷史沃土,開封匯聚文化賦能的發展動力,以人文精神護航高質量發展,在人文與經濟的良性互動中走出了一條傳承創新之路,一幅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文字記者:唐衛彬、王圣志、牛少杰、唐健輝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