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各領域改革取得明顯進展。特別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跨國公司打造了投資的樂土。
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之舉,核心要義是重塑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本質上是改革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我們堅持市場取向,持續深化對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認識,還權于市場、讓權于企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不斷理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重塑政府與市場關系的重要抓手,堅持職權法定,全面推行清單管理制度,推動各級政府建立起了權力清單、責任清單,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實現了對政府權力的有效規范和制約,從源頭上防止政府“有形之手”亂伸,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同時,緊緊圍繞高標準市場建設要求,全面完善產權制度,全面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筑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制度基礎。
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是一場刀刃向內的政府自身革命,是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之舉。政府從以微觀管理、直接管理為主轉為宏觀管理、監督管理為主,就是要不斷削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把更多權力放給市場、企業和基層。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大幅壓減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不斷將行政資源從事前審批中解放出來。其中,國務院部門行政許可事項削減50%多,非行政審批事項退出歷史舞臺。同時,大力優化政府服務,不斷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和水平,深入改革監管體系,創新實施分類監管、“雙隨機、一公開”“互聯網+監管”、信用監管等新型監管機制,總體上實現了從“嚴進寬管”到“寬進嚴管”的重大轉變,增強了監管的精準性、公平性,在市場主體增長近3倍的情況下,依然做到“放而不亂、管而有序”。實踐證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就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是有效解決政府職能缺位、錯位、越位問題的嶄新實踐。
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就是要緊緊圍繞市場主體簡繁去苛,進一步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力量載體和基本單位,是創新創造的源頭活水,是商品和服務的主要供需方,億萬市場主體的磅礴力量,匯聚成了中國經濟的澎湃“大海”。市場主體還是就業崗位的主要提供者和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蘊藏在市場主體中的生產、管理、服務、創新和技術能力,是推動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和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戰略資源。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去除一切不利于市場主體“生”與“活”的障礙,調動一切有利于市場主體“增”和“長”的積極因素,把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充分激發出來。
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就是要圍繞市場主體之需,持之以恒地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面臨的體制性、制度性安排,其優劣直接影響到各類要素的聚散、主體數量的增減、發展動力的強弱。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關鍵就是要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表明,哪個地方“放管服”改革推進得深入,營商環境往往就越好,市場主體就成長得越快、越有生機,地方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也就越好。
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
一是聚焦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著力打造市場化營商環境。市場化就是要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破除不合理體制機制障礙,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涌流出來。在放寬市場準入上,要全面實施負面清單制度,破除各種隱性壁壘,努力實現清單之外“非禁即入”。在培育市場體系上,要不斷夯實基礎性制度,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循環更加暢通。在規范市場秩序上,要持續完善現代化市場監管機制,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加強和改進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強化全鏈條全周期監管,堅決守住質量和安全底線。
二是聚焦建設透明公正法規體系,著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一個穩定透明公平的制度環境,可以增強市場主體預期,激發投資興業積極性。在法規體系建設上,要不斷總結各地區各部門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經驗,落實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法律法規,各地各部門“立改廢釋”工作也要及時跟進,用法治化辦法把改革成果鞏固下來,從制度層面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在保護市場主體權益上,要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制度,落實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持續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堅決糾正“新官不理舊賬”等現象,減少企業煩心事。在規范執法上,要不斷創新執法機制和手段,對輕微違法慎重實施行政強制,不斷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督查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突出問題,讓市場主體一心一意謀發展。
三是聚焦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我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必須不斷拓展開放領域、提升開放水平,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在國際規則對接上,要抓住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實施的機遇,在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電子商務、政府采購等方面實行更高標準規則,在制度型開放方面邁出更大步伐。在外資管理和服務上,要落實好《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保障外資企業依法平等進入開放領域。在優化外貿環境上,要進一步發揮自貿區、自貿港創新示范作用,將制度創新復制推廣到更大范圍,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不斷推動降低外貿企業營商成本,塑造國際化發展新優勢。
中國的改革開放永不止步,優化營商環境也將持續邁出新的步伐。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將認真全面地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一如既往的韌勁、一往無前的闖勁、一鼓作氣的干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持不懈地優化營商環境,為跨國公司和各類企業厚植發展沃土,為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文根據馬建堂在第三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跨國公司推介濱州專場”上的致辭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