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扶貧開發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高度,并出臺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創新扶貧方式,加大扶貧投入,扶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新時代新階段,做好“三農”工作就是要抓好鄉村振興。作為中央企業和國家高科技企業,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以下簡稱二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把促進鄉村振興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部分。
2013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工)開始定點幫扶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二院積極響應集團公司決策,持續開展航天特色精準幫扶,幫助富源縣在2019年成功實現摘帽。12年來,二院各級領導給予扶貧工作高度重視,派出的掛職扶貧干部深入田間地頭探尋富源真正所需,將當地需求與航天優勢相結合,發揮二院在科技、教育、醫療、產業等方面的優勢,走出了一條具有航天特色的精準扶貧之路。
航天科技打造智能鄉村
富源縣地形地貌復雜,是曲靖地區自然災害最為突出的地區之一,每年降雨、森林火險、地質災害等造成的損失占當地國民生產總值的8%以上,是富源致貧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地科技落后,無法對惡劣氣候進行有效預報和干預,二院發揮科技優勢,巧妙地把航天技術含量高的特點用在了幫扶工作上,將科技扶貧真正落到了實處。
針對富源縣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頻發的情況,二院圍繞氣象現代化建設、高原特色農業服務,與當地氣象局深入合作,分四期建設了“氣象災害應急移動保障指揮車、DLP高清會商顯示系統、智能化操作系統和手機終端APP、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視頻監控系統”等項目。
2014年到2017年,二院派駐的扶貧干部層層推進,從基礎建設到軟件搭建,構成了全方位一體化的“智慧氣象”系統,建成了集氣象觀測系統、通信分系統、語音指揮調度分系統、可視會商、預警服務分系統、計算機網絡與辦公分系統、供電分系統、綜合保障分系統于一身的多功能氣象災害應急移動保障指揮車,由功能強大的指揮車重點發揮作用,配合一系列的監控和操作系統,更有每位老鄉都能簡單易懂的手機APP。
這四期“智慧氣象”項目將富源縣氣象工作推上一個臺階,政府能夠更加有效的對災害天氣進行預警、決策和搶險,百姓能夠通過手機實時監控氣象變化、及時獲取預警信息。
系列“智慧氣象”項目成功幫助富源縣將氣象災害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為富源縣防災減災、助農增收做出了巨大貢獻。
航天醫療保障百姓健康
富源縣醫療水平相對落后,多年來,當地醫療資源稀少,缺乏專業人才和專業設備,就醫條件非常落后,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始終困擾著當地百姓。
針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一困擾困難群眾脫貧的癥結,航天科工依托航天中心醫院聯合推進了一系列醫療扶貧措施,通過對口培訓、上門義診、遠程會診、器械援助等四種形式,把航天的優質醫療資源和醫療手段輸出到富源縣,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百姓的就醫條件。
富源縣水質較硬,很多老鄉都患有腎結石等泌尿疾病。面對這些實際問題,航天中心醫院發揮技術特長,在富源縣中醫院專門設立了以全國知名專家、航天中心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保命名的專家診室——“張保工作站”,每年定期開展專業醫療診治。
一系列大型義診活動,國內頂級的專家團隊深入富源鄉村,當地百姓足不出戶就能夠享受到來自專家的權威診斷,疾病治愈率大幅提升。僅兩年時間,張保工作站就為當地百姓做了1000多例手術,深受大家歡迎。與此同時,富源縣數十名來自定點幫扶地區的“醫生學員”來京進修,帶回了20余項新技術、新業務,當地醫院的醫療技術和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航天教育點燃青春夢想
教育水平不高是富源縣脫貧致富的難點:鄉村基本沒有正規幼兒園,學齡前兒童接受不到正規的學前教育;小學學校教室老舊,不具備現代化教學條件……教育問題一直困擾著當地政府和百姓。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針對這些問題,二院派駐的扶貧干部從學前教育起步,積極推進實施航天工程,在大河鎮和十八連山鎮建設了兩座航天幼兒園,為白馬村的村民建立了軟硬件均達到當時全省一流村級幼兒園水平的首個航天幼兒園。在黃泥河鎮新寨明德小學建設“航天科工育德樓”,極大地改善了當地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
僅3年時間,13個“航天七彩夢想教室”在富源縣落地建成,航天元素走進校園,教室成為了學生課外科技興趣小組活動室,成為航天文化展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引導廣大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航天、熱愛科技。小朋友們在“航天七彩夢想教室”里發揮想象,遨游于宇宙之間;大朋友們學習航天知識,拓展眼界,培養創新思維;老師們在這里與學生們進行科學互動,帶領學生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航天七彩夢想教室”成為了孩子們寓教于樂的科學天堂。二院還深入了解學校所需,將桌椅、電腦、書本、校服、文具這些學生們最需要的物資送到富源,助力富源教育環境改善,幫助教育脫貧,讓富源縣少年兒童和學生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
在搭建硬件教育的同時,二院還堅持傳播輸出航天精神文化,在每年的中國航天日期間,富源縣多家小學都會出現航天骨干、院士專家的身影,科普講座、主題畫展、航天模型拼接比賽……都是二院帶給富源學生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一個個航天人正在以講座、宣教、捐贈等多種方式,在富源的大地上弘揚航天精神、傳播航天文化。
隨著軟硬件的提升、學習的進步,更多的富源學子考上了大學。航天科工還專門設立助學金,連續6年累計捐贈80萬元給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幫助學生們更好學習,點燃他們的青春夢想。
航天產業促進區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從長遠來看,要想幫助貧困地區擺脫貧困,亟需推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造血”工程。
作為貧困的主要抓手,農業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關鍵舉措,通過科技助力產業發展,是防止貧窮的很重要因素。
富源縣盛產魔芋,也是“魔芋之鄉”,富源的魔芋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和農業支柱產業,然而隨著種植年限的增長,魔芋種性已有部分退化,加之魔芋本身的軟腐病,嚴重制約了魔芋產業化發展。
二院時刻關注著富源魔芋的情況,因地制宜發揮航天高科技優勢,聯合富源縣政府和富源魔芋研究所組織多次研討,試圖通過太空育種來優化魔芋的抗病能力。
在航天科工和二院的持續推進下,2020年5月,富源魔芋實生種、魔芋子芋、脫毒愈傷組織等材料搭載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送上了太空,并于5月8日隨返回艙成功著陸。在宇宙環游了69個小時的魔芋種子穿越了太陽輻照強的范艾倫輻射帶,得到了更多的輻射也獲得了更多的突變機會。但種子最終還是要回到土壤中才能驗證突變的效果,目前魔芋已經在富源魔芋研究所完成了無菌盆栽培養實驗,正在開展農田種植適應性實驗研究。
富源魔芋上天入地,經過太空的“洗禮”,為培育出高產、抗病、優質的魔芋新品種提供了無限可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二院幫扶干部深入基層、走進百姓開展產業扶貧,幫助他們發現產業發展商機、創造產業發展機會,從根本上實現脫貧致富。
土地是農業的根,如何將一畝畝土地變為良田,讓航天幫扶結出碩果,是產業扶貧的最大聚焦點。
2019年,在二院的大力扶植下,富源縣開始啟動軟籽石榴產業發展,營上鎮在哈播村集中連片種植軟籽石榴700畝,其中170畝采用航天智能灌溉技術,建成了智能灌溉示范區。與此同時,軟籽石榴項目還進一步促進了當地土地流轉,建成了農村合作社,當地農民在依靠農業種植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多了務工勞動機會,產業鏈的建立從根本上幫助富源擺脫貧窮,同時也為摘帽后的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2020年8月,富源縣正式脫貧摘帽,接受了國家的考核檢測,徹底擺脫了絕對的貧困。全面脫貧后迎來的就是鄉村振興,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成為二院未來幫扶工作的重點。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過去,二院幫扶干部憑借著和航天人過硬本領和扎實作風,為富源縣帶去了希望與改變,通過智慧農業、醫療幫扶、鄉村治理等“組團式”的幫扶,不斷提升當地農業種植能力、醫療水平、環境治理能效和產業發展水平。
作為我國空天防御事業發展的領軍單位,二院不僅肩負探索“星辰大海”的使命任務,也從未忘記腳踏大地、俯身人民。未來,二院還將繼續選派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幫扶干部,發揮好航天科技優勢、人才優勢、文化優勢,逐步將人才“組團式”幫扶拓展到更多領域,實現扶持事業發展和培育本土人才的良性循環,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筑牢基層保衛線。? ???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