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效升白藥創新藥艾貝格司亭α注射液獲批上市、抗腫瘤藥物TQ-B3525申報上市獲受理,到填補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臨床空白的口服藥拉尼蘭諾獲批臨床,近一個月以來,中國生物制藥迎來了國家一類創新藥的密集收獲期。
中國生物制藥董事會主席謝其潤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是公司堅持科技創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結果。“我們將繼續加速差異化創新、國際化創新,為推動中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力量。”
● 本報記者 張朝暉 傅蘇穎
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今年3月,中國生物制藥以約1.61億美元完成對英國生物科技企業F-star Therapeutics(簡稱“F-star”)的收購。
從“仿制藥龍頭”到如今的創新藥代表,說到企業創新轉型,謝其潤頗有感觸。她透露,當時公司的幾款仿制藥市場占有率高、營收貢獻大。即便如此,她仍舊從醫保改革、藥品監管制度改革的大趨勢中感受到了挑戰。“2020年,我們董事會確定了走國際化道路,盡可能將全球醫藥創新成果帶回中國。”
2021年,公司在英國倫敦注冊成立了國際化海外平臺——invoX。“當時,invoX只有一名員工,就是現在的CEO,經過這些年發展,目前已經擁有超過100人的團隊,匯聚了歐洲乃至全世界在藥物研發、臨床試驗及注冊監管等方面具備豐富經驗的頂尖人才,已經為公司完成了好幾項重磅商務拓展(BD)項目。”
收購F-star是invoX團隊完成的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謝其潤透露,雖然整個過程充滿挑戰,但公司從未放棄,invoX團隊更是想盡各種方法與監管機構溝通。
這次成功收購對于公司而言意義重大。中國生物制藥獲得了F-star兩款具有同類首創潛力和一款具有同類最優潛力的產品,以及腫瘤創新藥物核心研發平臺,正式進軍預期規模為800億美元的全球雙抗市場,并為公司布局國際市場奠定堅實基礎。
雙抗是當前醫學界的前沿技術,而F-star在該領域具備核心競爭優勢。在管線和平臺方面,F-star與中國生物制藥可以形成高度協同效應。中國生物制藥將利用F-star的雙抗技術和產品線,與現有的單抗、ADC、CAR-T等平臺相結合,形成覆蓋多種治療模式和適應癥的免疫腫瘤產品組合。此外,F-star的技術平臺應用于自免、中樞神經和代謝疾病等治療領域的潛力巨大,有助于公司在各適應癥領域進一步拓展。
在謝其潤看來,這次收購也使得中國生物制藥成為跨國藥企或海外生物科技公司優先選擇的中國合作伙伴。“我們希望未來能夠利用更多國際化資源,完成更多有意義的創新合作項目,一方面繼續提升我們的全球影響力,另一方面可以滿足更多臨床需求,造福全球患者。”
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中國生物制藥在自主研發方面持續加大投入。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研發投入高達44.5億元,較上年增加逾6億元,占總收入比例增至15.5%。其中,創新藥及生物藥研發投入占比約75%,投入金額同比增長約19%。不論是從研發投入絕對值還是增速、投入占比來看,中國生物制藥都居于行業前列。
TDI01是中國生物制藥自主研發的一類創新藥代表。TDI01為Rho相關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OCK2)高選擇性抑制劑,是全新結構、全新靶點、全新機制的一類新藥,入選了國家“十三五”重大專項品種,在美國I期臨床研究和國內的人種橋接實驗中,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性質。截至目前,TDI-01在中國已獲批特發性肺纖維化、塵肺病、GVHD、抗新冠病毒四個適應癥的臨床試驗,在美國獲批了特發性肺纖維化適應癥的臨床試驗。
2021年2月,中國生物制藥就TDI01與美國Graviton Biosciences達成海外授權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開發并商業化這款基于全新靶點ROCK2的抑制劑,交易總值達5.175億美元,創下當年小分子藥出海紀錄。據合作方Graviton的負責人Samuel D. Waksal透露,目前雙方圍繞ROCK2靶點優選出了包括肺、腎、胰腺、神經、心臟、前列腺等臟器相關的12個適應癥。“合作的12個適應癥都是前所未有的。”
Waksal介紹,12個適應癥涉及阿爾茲海默癥和運動神經元病。“全球50%的85歲以上老人被阿茲海默癥困擾,期待我們的Rock2抑制劑未來能幫助阿爾茲海默癥和帕金森疾病患者,這是我們為改變世界所做的努力。”
近年來,中國生物制藥創新藥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營收288億元,再創新高。2022年,公司創新藥凈利潤達到67.5億元,位于行業前列,同比增長20%,占總收入比例提升至23.5%。
謝其潤稱,未來3年是公司創新藥的收獲期,10款創新藥產品將上市,繼續強化公司在四大核心治療領域的競爭力,為后續發展帶來持續動力。以近日獲批上市的第三代新型長效升白藥億立舒為例,其生物活性比Neulasta強3至4倍,而且是G-CSF雙分子,兼具長效和強效的生物學特點。剛獲批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的拉尼蘭諾,則有望填補巨大的NASH領域臨床空白。
“我們堅持國際化和創新的初衷,除了公司更好地發展、回饋股東,更重要的是造福患者、回饋社會。”謝其潤介紹,國際化和創新已經成為集團業績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預計到2027年,公司創新藥收入將與仿制藥持平,到2030年創新藥的銷售占比將達到6成。“作為藥企,我們通過切身經歷感受到了創新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巨大動力。未來,中國生物制藥要成為全球藥企前30強,將堅持走創新發展之路。”
深度布局四大治療領域
2016年,中國生物制藥成為國內首家研發投入突破10億元的制藥公司;2018年,中國生物制藥首款一類創新藥安羅替尼獲批上市,并成為國內小分子靶向藥的銷售明星。日前,美國權威醫療雜志《美國制藥經理人》發布的2023年全球制藥企業TOP50榜單中,中國生物制藥以中國藥企之首入圍該榜單,排名第39名。這是公司自2019年首次入圍后,連續5年躋身該榜單,并始終保持在中國藥企前三強。
在謝其潤看來,取得這些成績,得益于公司發展戰略的調整。比如,從2020年開始,公司對研發管線進行全面梳理,把有限的資源集中投入到腫瘤、肝病、呼吸和外科/鎮痛四大優勢領域,集中資源做大做強。
“我們在研發投入一個項目之前,首先考慮的是要符合公司發展目標,即在2030年實現千億港元營收目標,躋身全球藥企前30強,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藥企。”謝其潤表示。
在腫瘤治療領域,目前中國生物制藥擁有40個創新候選藥物處在臨床申請及以上開發階段,預計未來三年將有4個創新藥和14個生物類似藥或仿制藥獲批上市,其中包括長效升白藥億立舒,以及PD-L1、LAG3抑制劑、八因子等。
在肝病治療領域,謝其潤表示,作為目前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的藥企,中國生物制藥將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將在創新和國際化上做足文章。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治療領域是中國生物制藥布局的重點。
去年年初,中國生物制藥從安源生物引進了兩款生物制劑FGF21和FGF21/GLP1融合蛋白,目前在同靶點進展中屬于國內第一。去年10月,公司又與法國Inventiva完成了一個藥物的引進合作。該藥是FDA在全球范圍內批準的第一個三期口服PPAR激動劑,近日已獲IND批準。另外,由集團自主研發的TDI01,NASH也是其潛在適應癥之一。至此,中國生物制藥在NASH領域,已經實現小分子、大分子重要靶點的全覆蓋,形成國內領先的相互協同、可迭代升級管線布局。
謝其潤透露,通過這些年在四大治療領域的深度布局,目前公司處于注冊臨床研究階段的創新藥、生物藥品種有30多個,未來兩年將有TQB3139、TQB3101、TQB2450等創新藥品種獲批上市。此外,公司還有近30個重磅產品或適應癥開發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包含現有核心產品重要適應癥的拓展,以及多種主流一類新藥的開發。
創新和國際化需要年輕人的活力。根據2022年ESG報告,中國生物制藥40歲以下員工占比高達87.1%;在集團中層管理人員中,40歲以下員工占比達到70%。謝其潤表示,“希望中國生物制藥能夠吸引行業中最出色的年輕人加盟,攜起手來共同打造中國的跨國藥企。”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