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推動外賣塑料污染綜合治理”研討會圓滿落幕
第二個國際零廢棄日剛剛過去,與本屆零廢棄日主題“從輕出發,生活自有‘零’感”相呼應,不少商家也打出“零廢棄”的營銷宣傳語,期待展現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業社會責任感。
“袋中盒,盒中袋,即便下單時選擇了不要餐具,硬是給你塞。”但對消費者來說,外賣所帶來的一次性塑料垃圾負擔卻并未減輕。
為回應外賣塑料包裝污染治理問題,環保機構擺脫塑縛聯合廣東省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特邀環保專家、研究學者、外賣平臺代表在內的多方參與“推動外賣塑料污染綜合治理”線上研討,共同推動外賣塑料污染治理更進一步。
中國外賣市場份額達美國1.5倍,環境壓力如影隨形
中國的外賣行業在過去5年保持強勁增長,外賣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3012億增長到2021年的超1萬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35%。外賣業務量的增長同時意味著外賣包裝用量的增長。
由于統計口徑、研究方法和不同年份訂單量的差異,不同的研究得出的外賣塑料包裝廢棄物總量的數據也不同,大致的總量區間在46萬噸?– 168萬噸。且隨著外賣市場的發展快速增長。
作為研討會主辦方之一,廣東省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副主任?駱天生?在開場致辭中指出:“中國外賣市場發展迅速,已占到全球外賣市場營業額的接近一半,是‘美國市場’的近1.5倍。點外賣已經成為中國人生活習慣的一部分。可以預計,中國的外賣市場在未來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外賣行業發展帶來商業和經濟上的巨大潛力,也同時伴隨著相應的環境壓力。環保專家、華中師范大學環境學院?段華波副教授?對此深有感觸,“雖然外賣包裝與傳統包裝并無本質區別,但由于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且數量不斷增加,引發了廣泛討論。盡管外賣包裝廢棄物體量有限,但仍需關注其持續增長趨勢。從環境影響的角度看,生產和處理階段均存在一定的排放,尤其是在廢棄后可能帶來的壓力。”
圖| 中國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法規——擺脫塑縛
“無需餐具”撬動外賣塑料包裝減量
為了應對外賣塑料污染問題,國內幾大外賣平臺作為高度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平臺型企業,在過去的幾年內進行了不少努力和嘗試。
在國際通用的“廢棄物管理3R原則”中,排序首位的是“源頭減量”,擺脫塑縛外賣減塑項目主管丁奕將之比喻為“關掉水龍頭”。丁奕表示,“無需餐具”業已成為外賣行業塑料垃圾減量的重要抓手,因為它幫助消費者養成自備餐具的習慣,從而為后續使用可重用餐盒或減少一次性制品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礎。據擺脫塑縛2023年的一項調研數據,有17.4%的消費者將無需餐具設置為默認狀態,在調研開始前三個月內有60%的消費者點過無需餐具的外賣訂單。
圖|來自外賣平臺的訂單評論截圖
然而,“無需餐具”訂單比例仍有提升空間,且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挑戰。該調查數據還顯示,有65.7%的消費者遇到過選擇無需餐具仍收到餐具的情況。為此,擺脫塑縛期待繼續與外賣平臺、餐飲商家和消費者合作,推動無需餐具的落實。
除了“無需餐具”以外,美團這一國內外賣平臺也努力在其他角度探索源頭減塑和回收方案。美團青山計劃發起于2017年,美團青山計劃高級經理?周焱?介紹道,“從2018年開始,回收這個環節美團已經開始有探索了,從最初做單點寫字樓試點,到2021年在廈門、上海率先實現了城市規模化的餐盒回收,并相繼拓展到杭州、青島、深圳、北京等地。美團和政府、從事后端回收的企業聯動,搭建城市級別的回收體系。目前已經有14個省份、15個城市開展這樣的規模化回收,累計回收超過1.7萬噸的塑料餐盒,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
替代材料之爭:可降解塑料、無紡布,誰是減塑的靈丹妙藥?
除了從源頭上減少,不少解決方案提供商也將思路轉向了“替代”,如今被廣泛應用于外賣塑料包裝的可降解塑料,也被作為“環保材料”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然而,清華大學和中國石化在2022年聯合發布的《可降解塑料的環境影響評價與政策支撐研究項目報告》揭示,可降解塑料當中有96.77%進入填埋或者焚燒,真正能夠進入到工業堆肥、厭氧發酵處理的比例合計不到0.01%。
在上海浦東益科循環科技推廣中心主任?張淼?眼中“至少比如說像外賣的這種應用方式來說,可降解塑料的意義不大”,她解釋道,"如果它完全是生物基的話,那可能它起到了替代化學原料的作用,在碳排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它如果仍然是一個一次性的產品,那它最后通常來說絕大部分還是進入到比如說焚燒場、填埋場這樣的一個環境,那跟普通的材料其實是沒有什么差別的,只不過可能成本更貴。”
與可降解塑料類似,無紡布袋也廣泛被外賣商家作為替代性“環保”材質使用。“無紡布”是一種織造手法,部分無紡布的主要材質依然是塑料材質。據張淼觀察,現在的不少外賣包裝袋越來越厚重,有些包裝為起到保溫的作用,塑料含量呈現不減反增的趨勢。從這個角度說,部分無紡布袋的使用和推廣,甚至跟減塑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擺脫塑縛項目主管丁奕坦言,“從減塑的角度來說,我們認為源頭減量,減少任何形式的一次性包裝才是減塑的重要原則。包括無紡布包裝在內的一次性包裝,能不用就不用,能減少就減少,當然是最好的。”
“其實我們也有關注到,商家使用無紡布袋數量明顯增加。”美團青山計劃高級經理?周焱對此問題亦有所觀察,她從外賣平臺角度補充了實踐案例,“青山計劃曾經通過與商家聯動,鼓勵針對無紡布袋的循環使用的激勵活動,期待無紡布袋能適用于更多重復使用場景。”
使用7次就能抵消環境影響,循環餐盒推廣為何仍困難重重?
2022年擺脫塑縛聯合深圳大學、北京培思綠色科技發展中心發布《外賣循環餐盒經濟與環境效益研究報告——基于爽提循環餐盒·南方醫科大學順德校區案例》,《報告》顯示:爽提循環餐盒在運營期間每循環使用7次,就可以抵消1次性餐盒在五類指標中的環境影響。截至2022年的5月,爽提在校園里面餐盒的平均循環次數是63次,已經有效地減少了校園垃圾的處置負擔。
循環餐盒在我國大陸地區依然處于起步階段,且大多數出現在特定的封閉的場景中。與北美、歐洲和中國香港等地區相比,我國的外賣包裝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中長遠的、環保效益顯著的創新方案如循環重用餐盒的發展,還處于明顯滯后階段。
作為全國最大的外賣平臺企業,美團對循環餐盒模式落地之難早有體會。青山計劃的高級經理周焱總結:“第一,循環餐盒需要解決回收、消毒、再分發等一系列問題。由于中餐的餐品品類眾多,其包裝‘非標(即非標準)’性非常強,如何在非標模式下、在總量巨大的前提下解決餐盒回收問題,仍非常有挑戰性;第二,消費者對于循環餐盒的食品安全和便捷性有顧慮,目前現有的案例仍主要小規模地使用在封閉場景中。”
面對現實困難重重,華中科技大學環境學院?段華波副教授仍然樂觀而堅決地表示:“循環餐盒肯定還是要推,因為這是減少廢棄物特別是減塑的一個重要舉措,這是毫無疑問的。”
至于如何去做,段華波提出了兩個未來發力方向:第一,在校園、園區等封閉、人口密度高的場景、重點城市中進行試點;第二,分清以外賣循環模式為主的“小循環”,以及實現整個社會包裝類都囊括其中的“大循環”系統。
當大小循環都建立和完善起來,將實現這樣的場景:消費者在家中點單,使用完將包裝轉交給專門的第三方回收機構或回收體系。該體系將不限于回收餐盒,也回收水果生鮮及電商平臺的大多數消費品包裝,統一將包裝二次分配投入到市場中,以此降低和分擔成本。
多方共識:壯大綠色“盒”力,尚需綜合治理政策澆灌
如何讓餐飲外賣的循環模式盡早突破場景限制,走向更廣闊的空間、贏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
圖| 研討會圓桌嘉賓
上海浦東益科循環科技推廣中心主任?張淼?認為,“在回收角度應有更多政策上的支持。”而周焱也從企業角度提出了類似的訴求,“我們也覺得在政策的制定上,可以對從事低值可回收物的行業、企業做一些扶持,包括完善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體系。同時加強對于普通居民的宣傳倡導,引導更多居民參與垃圾分類與回收行動。”
擺脫塑縛項目主管丁奕補充道,“回收系統的建立很重要,同時期待有政策能夠幫助我們在源頭減量方面做得更好,除了加強對‘無需餐具’落實的監管以外,更能參考我國在快遞塑料污染方面的成功經驗:以源頭減量為基本原則,同時完善相關政策制定,建立配套措施,并配合具體的政策目標,明確牽頭主管部門,實施具體的措施試點,引領行業落實政策目標。”
會議最后,主持人、成都根與芽環境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羅丹總結道,“本次研討會齊聚企業、研究機構、社會組織和環保組織的代表,相信能夠為應對外賣塑料污染的挑戰、制定更有效的塑料污染解決方案提供有效參考。也為未來各相關方加強彼此交流與合作、推動外賣塑料污染綜合治理的完善與落實打下了良好基礎。”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