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復同意國家碳計量中心(廣東)落戶廣州市南沙區。作為國家級碳計量領域重要基礎設施,將有利于加快建立全省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為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提供“廣東方案”。
將推動粵港澳三地在“雙碳”領域
數據、標準、認證等方面實現協調一致與互認
國家碳計量中心建設是《廣東省計量發展規劃(2022—2035年)》完善廣東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的重點項目。國家碳計量中心(廣東),以廣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為主體,聯合廣東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順德檢測院共同籌建。作為國家級碳計量領域重要基礎設施,將有利于加快建立全省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為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提供“廣東方案”。中心建成后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輻射帶動效應,推動粵港澳三地在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的數據、標準、認證等方面實現協調一致與互認,加快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逐步實現大灣區量值領域協調統一,推動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根據籌建計劃,國家碳計量中心(廣東)該中心將建成“四中心一平臺”,即碳計量基礎和前沿技術研究中心、碳計量基礎數據應用中心、碳計量應用技術與成果轉化中心、碳計量人才培養交流和宣教中心和碳計量檢測服務平臺。
據介紹,中心建成后將圍繞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能源資源高效利用、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生活方式綠色變革、經濟社會綠色轉型,重點開展以下作:一是緊密對接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和政策要求,加強碳計量相關技術研究;二是開展碳排放、碳監測、碳核查、碳足跡、碳交易、碳匯等相關基礎、前沿和應用計量技術研究;三是加強碳計量數據的采集、分析、評價和應用,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服務碳核查、碳交易等工作的順利開展;四是幫助碳排放單位合理配備和使用碳計量器具,推動碳排放從“核算”向“測量”轉變;五是加強碳計量技術交流與合作,搭建碳計量公共服務平臺;六是加強碳計量政策、制度的宣傳和培訓,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碳計量人才隊伍。
廣東已逐步建立碳計量溯源體系
推動由“碳核算”向“碳計量”轉變
據了解,前期,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按照“邊申報、邊籌建、邊服務”的原則,將國家碳計量中心(廣東)列入省市場監管局重點項目,成立國家碳計量中心籌建專班,重點聚焦我省碳排放主要來源的火力發電行業,開展碳計量相關技術研究和技術服務,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是碳計量前沿技術研究取得突破。成功開發了基于激光吸收光譜原理的二氧化碳連續排放監測系統,可實現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在線直接測量,已在全省火力發電企業的11個固定碳排放源開展試點應用;開發了3種溫室氣體標準物質,配套解決在線監測系統的計量溯源問題,推動由宏觀“碳核算”向精準“碳計量”轉變。
二是碳計量溯源體系逐步建立。研究建立了燃料消耗量、含碳量、發熱量等10余項關鍵參數計量能力,形成多項計量技術規范、測量設備和標準物質等成果,初步滿足了火力發電行業碳排放計量器具的量值傳遞溯源需求。
三是碳計量數據應用初見成效。已建立超過2000個樣品數據的煤質數據庫,為生態環境部門加強碳核查機構信用管理提供支撐,助力保障我省碳核查數據準確。
背景:
首個國家碳計量中心落戶內蒙古
計量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是能源資源高效利用、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生活方式綠色變革、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是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目標的重要保障,對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圍繞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需要,去年正式啟動國家碳計量中心建設工作,系統性開展碳計量重大問題的研究,深入開展碳計量監督支撐和服務能力建設。國家碳計量中心建設是推動計量更好融入國家、地方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大局的重要舉措,有利于進一步發揮計量的基礎保障作用,為國家層面建立完善碳達峰碳中和計量體系提供支撐。
去年5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準依托內蒙古自治區計量測試研究院籌建“國家碳計量中心(內蒙古)”,該中心也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準籌建的首個國家碳計量中心。(采寫:陳養凱 馮家鉅)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