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一個傳統而重要的工業產業,關系著國家的能源安全、經濟命脈。一經提起,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高聳燃燒的石化火炬塔和鋼鐵叢林中煙塵彌漫的空氣環境,似乎這種“硬核”傳統重工業的發展,總是離不開“污染”二字。
石化重工業如何與綠色發展關聯?記者近日走訪浙江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在位于浙江舟山的魚山島上,看到了二者的有機結合。
走進基地,林立的機械和蜿蜒的管道映入眼簾,數十米高的煉化設備鱗次櫛比,矗立在道路兩旁。臂架型起重機在工人的操控下,正繁忙地搬運著船舶上的集裝箱,一派火熱的石化工業產品運轉場景呈現眼前。
數據顯示,這個偏居海島的石化基地,迸發出每年4000萬噸煉油、420萬噸乙烯、1180萬噸芳烴的磅礴生產力。截至今年4月,基地已累計加工原油10485萬噸,實現工業產值5420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00億元。
與傳統“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石化產業基地不同,行走在開足馬力生產的基地中,只嗅得到層疊機械帶來的“工業氣息”,卻聞不見生產帶來的“污染味道”。天清氣朗,海風吹拂下碧波蕩漾,若不是附近機械運轉發出的嗡鳴聲,這里的環境看起來更像是個大型工業風格的主題公園,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在這里并行不悖。
傳統重工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需步步為營。從規劃階段起,舟山綠色石化基地便定下綠色發展目標。舟山綠色石化基地管委會副書記、副主任王存璋介紹,作為我國首個、世界第二個“離島型”石化基地,該項目環保總投入161.3億元,在工程總投資中的占比處于國內同行前列。
綠色的發展方式,貫穿基地建設、生產的全過程。據了解,該基地自建設以來,對污染物排放主動執行高標準。相關一體化項目及配套工程廢氣、廢水排放濃度均在規劃階段主動提檔從嚴執行國內最嚴限值。同時,投入超3000萬元建設環境空氣監測監控系統,構建環境預警網絡,持續監測周邊環境質量。
監測結果表明,基地建設運行未對周邊環境產生明顯影響。基地投產后,舟山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多年保持浙江全省第一。
實現重工業綠色發展,不僅只靠點上發力,更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從浙江省級制度層面上,通過加強重大項目統籌協調、服務保障,推進化工、電鍍等13個行業整治提升,持續擴大生態保護有效投資,通過高位統籌,實現了一個個傳統產業項目擁抱綠色發展,綻放新的發展生機。
從東海邊的偏僻小島,到建設成國際知名的綠色石化基地,舟山綠色石化基地是浙江踐行“八八戰略”,推動傳統工業產業轉型的一個縮影。
一路的采訪中,記者看到了天藍水清、樹木成蔭,感受到綠色經濟與硬核工業基地的和諧共處。這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在高質量發展的藍圖中,傳統工業產業與綠色發展道路相得益彰。(新華社記者 賈雨田 葉挺)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