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職業技術學院“五個一”培養師范生融合教育職業能力——
“準”教師如何從“融”前行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教育強國,各種教育方式都不能少。融合教育作為推進新時代特殊教育的嶄新方式,不僅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尺。由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制定、國辦轉發的《“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將“推進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單列一部分,充分凸顯了國家推進融合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魄力。高質量發展融合教育,關鍵在教師隊伍建設。面對當前普通學校教師普遍缺乏融合教育理念和技術、師范類專業較少將融合教育能力培養納入培養目標等融合教育師資相對匱乏的現狀,如何在師范類專業中對作為“準”教師的師范生的融合教育職業能力進行培養?筆者所在的襄陽職業技術學院以國家高水平特殊教育專業群建設為契機進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五個一”的小學教師融合教育能力職前培養的有效實踐模式。
研制一個標準,做好頂層設計
學校聯合全國特殊教育職業教育集團中的19個成員單位,以《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能力標準》為指導,以實現“了解融合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掌握隨班就讀的基本知識及相關政策,基本具備指導隨班就讀的教育教學能力”為目標,以“一踐行三學會”為框架,在全國率先研制了《小學教師融合教育職業能力等級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規定了小學教師融合教育職業能力對應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制訂”“融合教育教學組織與實施”“建構融合教育支持系統”“融合教育轉銜安置”等4個工作領域、15個工作任務及63條職業能力要求,并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3個等級標準,三個級別依次遞進,高級別涵蓋低級別職業要求。通過貫徹落實《標準》,以期培養對象具備高品質小學教育的教育教學人員應具備的能力,在普通小學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提供融合教育支持,幫助其融入在校活動與教育,促進共同成長。
制定一個方案,繪好“施工圖”
為使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不僅達到《小學教育專業標準》的要求,而且達到《標準》水平,學校抓住國家建設高水平特殊教育專業群的契機,以貫徹落實《標準》為指引,制定了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繪好“施工圖”。學校創建了“普特融合、育訓一體”融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群基礎共享課程模塊,開設了“融合教育導論”“特殊兒童發展與學習”“特殊兒童評估與鑒別”“特殊兒童個別化教育”“特殊需要兒童行為干預技術”“小學教師融合教育職業能力訓練”6門課程。其中,“融合教育導論”課程讓師范生“了解融合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掌握隨班就讀的基本知識及相關政策”;“特殊兒童發展與學習”“特殊兒童評估與鑒別”等課程讓師范生掌握特殊兒童心理與學習規律,學會對其評估與鑒別;“特殊兒童個別化教育”“特殊需要兒童行為干預技術”“小學教師融合教育職業能力訓練”等課程讓師范生“基本具備指導隨班就讀的教育教學能力”,從而達到《標準》的要求。這些課程按照“理論先行、突出實踐”的原則,先后開設在5個學期。融合教育課程模塊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共有9個學分,占總學分的6.0%;共有192個學時,占總學時的6.9%。這還不包括融合教育見習、實習的課時及學分。通過充足的課時與學分,保證了融合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開發一套課程,搶占“主陣地”
為了提高融合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將融合教育課程模塊的“融合教育導論”等6門課程,列入了高水平特殊教育專業群建設方案中,生成了年度建設任務。依據我國融合教育最新理論及實踐探索,以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相結合為目標,精選教學內容,編寫出版了一套內容前沿、體例新穎、資源豐富的立體化教材。在此基礎上,還精心制作了微課等數字資源,建設了試題庫,在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上線運行。目前,已有“融合教育導論”等3門課程在智慧職教MOOC平臺上運行,另有3門課程即將上線。
同時,擔任融合教育課程教學的教師利用自己開發的校本教材、在線開放課程及智慧職教云課堂,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前,教師在云課堂發布即將學習的微課內容及自測題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線上觀看微課、檢測自學效果。課中,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提出疑問,教師指點迷津、指導學生梳理總結。課后,教師發布拓展學習任務,并對學生完成情況作出評價;學生完成相應任務并做好記錄。混合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讓融合教育課程搶占了課堂教學的“主陣地”,確保了預期培養目標的實現。
建設一批基地,突出實踐能力
為加強師范生融合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與襄陽市教育局和多所小學學校開展深度合作,建設了35個融合教育實踐基地,聘請了12名小學校長作為實踐基地“督學”;建立了“隆中名師駐襄職工作站”,遴選了25名襄派教育家、隆中名師入駐,并請他們兼帶融合教育實踐類課程,指導學生參加教育實踐活動;成立了“襄陽市小學教育聯盟”,定期開展年會,探索“校—地—校”深度合作新路徑,交流小學教師融合教育能力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經驗,全面提高區域內小學教師融合教育能力;組織學生開展寒暑假融合教育社會實踐活動,開展“1+青年志愿者協會送教上門”活動,開展七彩假期活動,全面鍛煉師范生的融合教育實踐能力。
對接一個“證賽”,抓好質量評價
為評價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融合教育職業能力培養質量,學校重點對接一個“證”、一項“賽”,全面抓好質量評價。
一個“證”即《小學融合教育職業能力等級》證書。學生在修完融合教育模塊課程后,在取得畢業證、小學教師資格證的前提下,有資格申請該證書。按《標準》的具體要求,經過融合教育職業能力實操考核,達到相應水平者,授予相應等級的《小學融合教育職業能力等級》證書。2022年,學校小學教育專業首批471人獲得證書,占畢業生總數的96.5%;2023年,學校小學教育專業有818人獲得證書,占畢業生總數的96.4%。
一項“賽”即由全國特殊教育職業教育集團、湖北省特殊教育中心聯合舉辦的“全國高職院校師范生融合教育技能競賽”。2022年,在學校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全員參加、層層選拔的基礎上,王春燕等6名選手參加了“個別化教育”項目的競賽,通過個別化教育方案設計、說課、模擬授課比賽多環節的比拼,最終取得了6項獎勵,彰顯了融合教育能力培養的成果。
(作者系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小學教育研究室主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