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華漕鎮太極拳協會成立。2014年,有著90年歷史的上海市致柔太極拳俱樂部落戶華漕。2015年,金友武悅傳統武術俱樂部在華漕鎮注冊成立,同年華漕鎮啟動太極文化華漕行項目,面向全鎮29個村居、7所學校、8家機關企事業開展太極拳普及。而這背后的推動者,是出生在武術世家的丁文軍。
太極拳代表著中國人的哲學和價值觀,是中國人健康、自然、和諧生活方式的體現,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太極拳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隨著1949年,太極拳被國家體委統一改編作為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表演、體育比賽用途,成為很多人鍛煉首選。
2020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將“太極拳”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也意味著太極拳的發展將進入全新階段。在數字化時代的浪潮中,丁文軍將帶領太極拳在國際化這條路上舞出怎樣的浪花?本期就一起走進這位陳氏十三勢太極拳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太極拳傳承人,心懷大夢 傳統太極拳門派眾多,陳氏太極拳是太極拳中最早的流派,其余還有楊氏、武氏、吳氏和孫氏派別,各派既有傳承關系,相互借鑒,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百花齊放之態。由于太極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種,流派眾多,群眾基礎廣泛,因此是中國武術拳種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而太極拳中最具影響的是陳式太極,是武當張三豐所創。主要為河南陳家溝陳長興傳授,陳氏乃諸家太極拳之源泉,其特點是剛柔并濟、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其他a的楊式、吳式、武式是由陳式太極演變而來的。
丁文軍的父母丁金友、李福妹都是著名的武術家,他從五六歲就開始習武。2015年,他在華漕成立了武悅堂,現在他也是華漕鎮商會會長。談到落戶華漕,他有一番自己的考慮,“華漕堪稱武術小鎮,村村都有太極拳隊伍,能一下子召集1000多人參加武術活動。”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丁文軍創辦的“太極華漕”又迎來大動作——打破傳統現場教學方式,通過“聚力華漕”微信公眾號,用系列教學視頻展現太極拳的“永字八法”,方便全鎮居民及對太極拳感興趣的市民學習。這也是他“大夢”——帶領太極拳走向國際,逐漸實現的路途中非常重要一步。
完善數字化教學,拓展以教促長 隨著中國武術在國際教學方面的改革日益深入,從滿足各國各地區武術習練者、愛好者的需求出發,建立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一體化的數字化教學是適應時代趨勢的應然選擇,也是緩解推進困境的有效之舉,對于太極拳尤為如此。丁文軍利用新媒體的手段打破傳統的現場教學,已經邁出關鍵一步。面對國際化過程中的重重阻礙,丁文軍卻非常樂觀。“我們從教學目標、武術歷史、文化底蘊以及教學的評價體系這些方面進行數字化教學的完善,這些都體現出我們在縱向上有效銜接、橫向上科學一致。”
丁文軍在團隊建設中不斷提出這四點目標。他首次提出要在教學目標上要注重階段性、層次性教學目標的銜接。這是第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太極拳教學的目標是要弄清出發點和歸宿,從而決定太極拳教學的發展方向。太極拳教學的數字化教學體系應該建立層次分明、科學合理的層級遞進目標,充分考慮不同年齡、階段、時期的要求,形成層層遞進,激發學習者學習的動機和連續性,如可以利用段位制的晉升等級,設置層級目標,進一步規范教學進程。第二,可以通過與太極拳的傳承人和語言學相關的專家學者進行研討交流,以拳種、器械的發展歷史、文化底蘊、技術特征等為素材編著適宜不同群體的雙語數字教材,達到讓太極拳的數字化教學標準和統一化,從而形成適合多方的“最大公約數”。第三,加強英語水平、技術考核、文化底蘊和數字技術應用的培訓,注重太極拳教師數字化教學的素養和能力,進而提升遠程教學的質量。第四,在評價體系方面要考慮數字化教學的特殊性,需要在各項打分權重中適宜考量,突出評價的人文性、合理性,通過對精氣神、技術熟練掌握程度、動作攻防含義的表達、理論基礎考核等加大比重。這四點是丁文軍在長時間的數字化教學一線總結出的肺腑之言,而完善數字化教學,拓展以教促長的實施進路,有助于太極拳適應時代發展之需。
搭建數字化平臺,強化人文溝通 全球化發展使人文交流愈加廣泛,形式呈現多樣化,也為推動中國武術國際交流提供了更多機會。隨著步入后疫情時代,加強人文交流的數字化,丁文軍迫切的需要搭建數字化交流平臺,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太極拳的多渠道推廣,適應當前國際形勢。
在這樣的需求驅動下,丁文軍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加強頂層設計,理順國內外宣傳機制。實踐過程中,丁文軍非常注重科學決策,引導太極拳產業“云發展”、組織賽事“云進行”、實現文化“云閱讀”等方向的推進,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為增強中國武術國際交流對話能力注入活力。第二,丁文軍借助數字技術拓展太極拳的國際交流平臺。以經典小故事詮釋大理念,發揮人文內涵數字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擴大太極拳影響力的區域空間,進而在科技變革的關鍵時期,實現“彎道超車”。最后,丁文軍還創新性提出創辦太極拳的國際刊物和數字化科研平臺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丁文軍搭建出一個高水準、高規格、數字化的學術交流合作平臺,進而增強太極拳傳播的便捷性,讓太極拳產業呈現出真實性、發展性、創新性和整體性。
豐富數字化內容,展現武術全貌 丁文軍一直對自己的團隊強調,做好太極拳的數字化、國際化推廣,一定更要從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出發。無論是遵從信息的生產者驅動模式,還是消費者驅動模式,都需要尋求一個兼具技術與人文框架的信息交流與傳播工具。在后疫情時代和數字技術的發展推動下,太極拳更需要借助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數字技術來擺脫西方體育話語主導的桎梏,以多元主體的高度來主動建構“數字敘事”體系,全方位展現產業面貌,營造國際推廣空間。
丁文軍一直從武術技術這一獨特視角來看待問題,開創性的提出當前太極拳的身體技術的敘事內容應該借助數字技術,將競技、傳統、養生功法等內容進行有效涵蓋。如介紹太極拳的故事,必然要在故事中滲透不同拳種的技術特色,系統整理太極拳的技術體系,形成敘事故事內容,做成系列產品,借助云平臺進行宣傳。
而以武術文化為視角來看,丁文軍表述到融合手段又將不同,他將太極拳禮儀文化、修養內容、精神內涵等進行數字化轉型呈現”他更是升華到在國際沖突面前,太極拳的“和”“合”精神理念能夠更加有效緩解局勢。此外還將設立太極拳的數字文化推廣中心,結合當前一些太極拳領域的KOL,形成太極拳文化推廣高地,集合個體新能量,凝聚對外傳播新動能。最后,丁文軍將壁畫、巖畫中的太極拳景象以及拳譜和代表性拳種的武術歷史人物自傳等進行數字化整理,客觀全方位地宣傳武術的文化內涵,實現太極拳在國際平臺的敘事內容的多樣性,這也是中國武術對國家形象顯性宣傳轉向隱性滲透的重要手段。
丁文軍還以武術功能這一實用視角提出構建太極拳處方庫,通過相關學者對于武術健康實踐的學術研究,將其內容進行實踐轉化,提取太極拳促進價值的技術動作、拳種內容,進行科學化整理驗證,進而梳理羅列出武術處方庫內容體系。在這樣內容體系的指導下,可以邀請武術醫學名家在線互動討論、線上答疑,發揮武醫名家的影響力,擴大受眾人群,促進形成對武術健康價值的科學認知。最后,針對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指導方案,設置不同的健身負荷,強調不同的訓練時間等個性化設計,定期在武術健康平臺中更新太極拳的課程,及時通過后臺工作人員或設置技術云跟進,督促參與者及時“打卡”,形成良好氛圍,進而為促進人類健康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集聚中國智慧的文化現象,是發揮健康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方式。”丁文軍在訪談中不斷強調這一觀點。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體育強國戰略等制定,以及數字技術的延伸促進,為中國太極拳的國際推廣奠定了重要基礎。在數字化視角下,中國武術國際推廣的載體逐漸多元,不但拓寬了中國武術國際推廣的時空范圍,而且有助于激發中國武術推廣活力。因此,丁文軍和團隊一直都不斷提高數字化素養,強化數字能力,主動將中國武術與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合,推動中國武術的現代化傳承和發展,助力太極拳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