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鍋雞,俗稱玲鍋雞,是著名滇菜之一,發源于云南建水縣,早在200多年前就在滇南流傳。汽鍋雞是云南獨有的高級風味菜,它的烹制方法特殊,雞肉細嫩、湯汁鮮美、原汁原味、富于營養,在國內外均享盛譽。早在清代乾隆年間,汽鍋雞就在滇南地區民間流傳,跑今已有200來年。
【汽鍋的原理】
中國的蒸法是東方飲食文化獨特的內涵之一,“蒸餾”這種烹飪法可謂蒸中極品。“汽鍋”便是最好的例證,是蒸技基礎上的再創造。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安陽殷墟婦好墓的發現,無疑證實了老祖宗對這種技法的掌握。被發掘者是被命名為“汽柱甑形器”的古物。有人認為它是蒸食物的器物,亦有人認為它是蒸餾酒的器物。但經過長期的討論,發現這很可能是一件古代的汽蒸銅鍋,可能是迄今發現最早也是唯一的一件3000 年前的商代汽鍋,也是“蒸餾”烹飪法的先驅。
適宜“蒸餾”的菜肴,用料一般以質地不太老韌,結締組織較少的動物性原料為主,容易保證菜肴的特色。這類原料含有低鈦、氨基酸、低分子氮有機物、糖類、低級有機酸和無機鹽等水溶性呈味成分;在飽和蒸汽壓長時間的低溫(水的最高溫度100℃)密閉環境下加熱,肌肉結構由緊縮而至松散,肌肉中的汁液大量流入湯汁中,隨著豐富的呈味成分的融入,使汽鍋類菜肴的湯汁極為香醇。
汽鍋的前身是陶制火鍋。汽鍋雞的前身是楊林雞。早年,云南楊林。建水等地用名貴藥材冬蟲夏草偎仔雞,叫“楊林雞”,煨雞的陶制火鍋叫“楊林鍋”。楊林鍋產于建水,建水陶器已有千年以上歷史。在清代,陶工師傅潘金懷用紅、黃、紫、青、白五色陶土燒結成彩色陶器。一九二一年,有一個叫向逢春的陶工,繼承了他家祖傳的手藝,創制了烹任用汽鍋。就這樣,“汽鍋雞”的叫法取代了以往的“楊林雞”。紫陶汽鍋現由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大量生產。人們形容建水紫陶“明如水,亮如鏡”,“體如鐵石,音如磬鳴”。六十年代周總理出國訪問,曾攜帶建水紫陶汽鍋、花瓶作為禮物贈送外國朋友。
【汽鍋雞的故事】
解放初,時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的龍云(解放前稱“云南王”)用滇味佳肴“建水汽鍋雞”宴請中央領導,受到毛主席夸獎;1972年尼克松訪華,周總理安排的國宴中就親點了滇味名肴“汽鍋雞”。開宴時,揭開蓋子,熱汽撲面,香溢四座,雞肉滑嫩,湯鮮味美。據說尼氏品嘗之后,贊不絕口,對其美味佩服得五體投地,贊道:“味道太鮮美了,真想連整個汽鍋一起吃進去!” 而在過昆明的著名作家汪曾祺也對汽鍋雞大贊:“最存雞之本味也”、“如果全國各種做法的雞來一次大獎賽,哪一種雞該拿金牌? 我以為是云南汽鍋雞。”
早在清代乾隆年間,汽鍋雞就流行在滇南一帶。相傳是臨安府(今建水縣)福德居廚師楊瀝發明的吃法。那年皇帝巡視監安,知府為取悅天子,發出布告征求佳肴,選中的賞銀50兩。楊瀝家貧,老母病重,為得重賞,他綜合了當地吃火鍋和蒸饅頭的方法,創造了汽鍋,又不顧生命危險,爬上建水燕子洞頂采來燕窩,想做一道燕窩汽鍋雞應征。不料汽鍋被盜,楊瀝被問欺君之罪,要殺頭。幸而乾隆皇帝英明,問明真相,免楊瀝一死,并把福德居改名為 “楊瀝汽鍋雞”。從此汽鍋雞名聲大振,成滇中名菜。那時汽鍋雞的做法比較簡單,但味道很醇正。?
汽鍋雞還和云南另一個大名鼎鼎的特產有關。民間傳說,1902年,云南白藥創始人曲煥章在滇南行醫,當時云南最大的土匪頭子吳學顯胸腹部連中數槍,被部下掩護逃到通海鄉下,強行綁了曲煥章來為他治傷。曲煥章用自己配制的“百寶丹"為吳學顯外敷,用汽鍋雞湯送藥內服,治愈了吳學顯。后來吳被招安后,請曲煥章到昆明開設診所,百寶丹后改名云南白藥大行于市。
【汽鍋雞做法】
蒸汽鍋雞的餐具要用建水的紫陶汽鍋味道才正。建水紫陶汽鍋外形古樸,構造獨特,肚膛扁圓,正中立有一根空心管,蒸汽沿此管進入鍋膛,經過汽鍋蓋冷卻后變成水滴入鍋內,成為雞湯。約四個小時后,肉耙骨離,便可食用,雞塊鮮嫩,湯汁甜美。
烹制汽鍋雞,雞種要選擇本地土雞,而且雞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太肥不行,太瘦也不行,肥太膩,瘦子又顯腥寡,用剛要下蛋的嫩母雞或和剛開叫的小公雞最好。作料很簡單,只有幾片生姜、幾根小蔥、少許胡椒、精鹽。吃時候要將蔥姜揀去,只留其味逼腥,清新適口。
不知從何時起,也無法考證是何人,在汽鍋雞中配入云南特產的名貴藥材“三七”“蟲草”“天麻”,使雞湯更有營養,還有潤肺、補腎功能,對冠心病、虛弱貧血癥有顯著療效,成為滋補佳肴。此后汽鍋雞聲名愈盛,到云南的外地人都要一嘗方休。近幾年,云南當地利用汽鍋烹制的雞肴越來越多,主要的有“蟲草汽鍋雞” “人參汽鍋雞”“三七汽鍋雞”“天麻汽鍋雞"等十幾種,它們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食療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