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村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目標和要求,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行了更加深入細致的部署,其中明確提出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農業農村部相繼印發了《關于加大貧困地區項目資金傾斜支持力度促進特色產業精準扶貧的意見》《關于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對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進行了系統性地安排部署。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長梁鄉大石砬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孫喜玲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大石砬村將按照“傳統產業抓提升、優勢產業抓增效、特色產業抓培育”的工作思路,做足“土特產”文章。一是繼續推廣6000畝富硒百合、金蓮花、萬壽菊等特色中藥、花卉種植,加快品種培優、質量認證、打造壩上富硒中藥品牌名片,做好品牌營銷。二是依托草原天路和滿族村文化發展旅游康養產業。按需擴建特色民宿院落,吸引優質餐飲入駐,讓游客“來得了、留得下、住得好、吃得香、帶得走”。三是聚焦沽源縣“六區四鎮一帶”的整體布局,強化協同發展。與資源稟賦相近的壩上村落構建長期戰略合作,加快中草藥產業集群,不斷引進高質量資本投入、不斷加大技術滲透,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發展特色種植業的初始階段,對農民群眾種植品種、技術等基礎性“培育”尤為重要,孫喜玲建議,農業農村部繼續加強對農業特色種植業的扶持力度。
加強農業特色種植業資金扶持力度
在特色種植業發展的起步階段,群眾普遍對產業認知度不高,存有“不敢種”的顧慮,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和大力扶持。以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培育的旱做藜麥產業為例,從2012年開始試種藜麥,經過10多年的發展,種植面積才由初始的幾百畝發展到現在的上萬畝,初步形成了集品種選育、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條,已成為全國種植規模最大、加工設備最先進的藜麥生產加工基地。在培育藜麥這一特色產業的過程中,政府在資金方面給予了種植戶強有力的扶持。但作為度貧困縣,縣級財政收入還較低,對藜麥、金蓮花、中草藥、花卉等縣域特色產業在資金方面的扶持壓力較大。懇請農業農村部加強農業特色種植業資金扶持力度,安排專項資金,對納入縣域“十四五”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的特色種植業給予重點扶持,加速推動農業特色種植業的發展。
加強農業特色種植業技術扶持力度
在特色種植業發展過程中,種植技術、加工工藝等技術性難題需要種植戶、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校、政府等多方共同攻克。但縣級層面接觸國內頂尖技術的難度較大,懇請農業農村部加強農業特色種植業技術扶持力度。建議是否可以在建立國家農業特色種植業技術專家庫的基礎上,借鑒脫貧攻堅對口幫扶模式,探索性建立專業技術專家、團隊、科研院校等對口幫扶特色種植業強縣工作體系,明確產業發展幫扶職責,對各省明確的農業特色種植業縣區開展“一對一”“點對點”幫扶,有效解決特色種植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提升各類主體產業發展能力和生產經營水平,加快構建特色產業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農業特色種植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農業特色種植業政策扶持力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在扶持特色種植業過程中,龍頭企業往往通過租賃農戶土地發展種植基地,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提升,大型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土地零散化、碎片化的現狀已經不適應特色種植業的發展需求。如何科學規劃、高效利用土地,極大影響著特色種植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懇請農業農村部加強農業特色種植業土地政策扶持力度,在“一村一塊田”“一企一塊田”等特色種植土地流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通過資金、項目等多種途徑加快推動特色種植實現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
相關稿件